Thursday, June 10, 2010

诚实

美国企业雅利安公司要招聘一名中国籍的高级职员。能成功为这家基业扎稳的大公司所录取,不但薪酬优厚,前途也有保障,是一般白领阶级所梦寐以求的铁饭碗,所以,到来应征的人很多,僧多粥少,必须经过多层严格筛选。

有个青年过关斩将,进入最后一轮的面试。由于这是关键性的最后关头,这场复试由总经理贝克先生亲自主持。青年一踏进总经理的办公室,贝克先生便兴奋地从沙发上跳起身,冲到青年的面前,目光炯炯地瞪着青年,嘴唇成了O型,一面惊喜地喊道:“哦,是你!我找你找得好辛苦!谢天谢地,今天总算让我找到了!”青年确实被他夸张的态度吓了一跳,怔怔地看着他,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贝克先生转身对坐在办公室里的其他高级职员说:“来,来,来,让我来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当年救了我的女儿的年轻人。”

青年听他这么说,感到莫名其妙。贝克先生没给他开口说话的机会,很热情地拥着他走向沙发,把他按坐在沙发上,一面滔滔不绝地说:“只怪我划船的技术太差劲了,女儿才会跌进昆明湖里。如果不是你及时救起她,我就会终生抱憾,她是我唯一的掌上明珠呀!”他停了一口气,再说:“真抱歉,那时我只顾着女儿,没来得及向你道谢,也没请教你的大名。”

青年趁他一停顿,马上插口道:“贝克先生,很对不起,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我以前从没见过你,更不曾救过你的女儿。”

贝克先生不理他怎么说,只是一个劲地说:“怎么这样重要的事你都忘了?昆明湖坠湖的事发生在前两年,四月二日,是你奋不顾身跳下湖救了我的女儿。你是我们家的大恩人,我会好好报答你。”

青年站起身,语气坚决地说:“贝克先生,我看你是认错人了,我并没有在两年前的四月二日去过昆明湖,也没救过你的女儿。”

贝克先生得意地笑道:“年轻人,我很赏识你,你已被录取了!”

年轻人被录取后,一天,他与贝克先生的助理交谈,关心地问起贝克先生可曾找到了真正救起他女儿的青年?助理听了,忍不住大笑道:“总经理贝克先生的女儿?哈!在与你会面之前,那几个要过最后一关的复试者就是因为总经理的女儿而被淘汰的。”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小故事大道理(生命价值篇)》黄润之著

提示:
在大公司里,冒名领功的恶劣行为很普遍,结果造成无谓的人事纷争,也对其他职员不公平。为了探测应征者有没有这种劣根性,聪明的贝克先生捏造女儿坠湖的事,再用感激的口吻,还说要好好报答女儿的救命恩人,这些都是他对贪图小便宜,想冒认救命英雄以期获得录取的应征者所下的饵,也把他们一一揪下马。

在我们的生活中,贝克先生可能不会出现,冒领功劳的人或许能成功尝到一两次小甜头,只是,当狐狸露出尾巴时,身边的人会卑视你、唾弃你,永远抬不起头的代价太大了!

故事里的青年全凭诚实的德行获得录取。从他的际遇里学习,做人要脚踏实地,千万不可贪一时的小便宜去冒认不属于自己的荣耀。面对利益的诱惑,能不心动,也不为所动,品行自然会受人尊重。

-----------------------寒梅

Thursday, June 3, 2010

行动是最好的格言

一天,老师要班上的学生各举两句有关“生活中必需重视的小事”的格言,好让他从中选出最特出的一句,他声明不许重复举他人已使用过的格言。

这虽然不算是场比赛,但是好胜的学生为求表现,希望自己提出的格言能入选,于是个个绞脑汁,搜枯肠想答案。老师把每个人说出的格言抄在黑板上。

不一会,黑板上已写满了格言,学生越说越起劲,还在争先恐后抢着作答。这时,老师注意到坐在最后一排那位新插班的女生不曾举手作答,于是,老师指名要她提供一则答案。那位女生站起身,一声不响地径直走到讲台前,拿出手帕将散布在讲台上的粉笔灰擦拭干净,才慢慢走回坐位。

同学们见她没开口给答案,对她的动作感到莫名其妙,大家愣愣地看着她,等她作答。老师兴奋地说:“同学们,你们看得出吗?这才是最好的答案!”

学生们都一头雾水。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小故事大道理(生活价值篇)黄润之著》

提示:

抹粉笔灰是件小事,但是,满个讲台粉笔灰有碍观瞻,也有损师生的健康,所以,用行动抹粉笔灰是当时最确实的生活中该做的小事。

学生们说出来的格言虽然合情合理 ,然而,比起确确实使用运动去演绎,再好的格言也只是空言,无济于事。

———————寒梅

Saturday, May 22, 2010

快乐的心境

一位中年女病人向医生申诉她生活里的烦恼导致她吃不下、睡不香,以致身体病恹恹。经验丰富的医生替她切过脉、作过基本检查后,确定她的健康没有大碍,便拿出两张纸,分别写上她生活中快乐的事及苦恼的事。再把纸放在她面前,让她看出苦恼的事并不比快乐的事多。接着,医生叫护士取来一盆水和一只猪胆。医生把胆汁滴入水盆里。浓绿色的胆汁在水中稀化、变淡。。。。很快的就淡得不见踪影了。

这时医生对病人说:“胆汁入水,颜色变淡,苦味也淡化了。人生何尝不也是如此?只要能把生活中的痛苦滴入快乐的流里,生活里的乐趣冲淡了苦味,心境就能开朗起来,生活才有快乐。”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学会感恩 学会珍惜》夏辉编著)

提示:
再命苦的人,生活中仍然不免有几宗乐事。只要把眼光转向快乐的事,借快乐的心境冲淡恼人的心境,生活就会有阳光。用阳光振奋心境,驱走心里的阴霾,就不再觉得自己苦了。

如果眼里只见到自己不幸,便开始自怨自艾,越怨心越苦,越苦就有越多怨懑,如此一来,情绪越陷越深,直到难以自拔,那是与自己过不去,何苦呢?美国总统林肯说得对:“人们认定自己有多幸福,他就有多幸福”,我们不能转变命运,就让我们转变心态去看命运。

任谁都不会喜欢面对有张苦瓜脸的朋友。明白这个道理,你换上一张阳光的脸,脸上堆满笑容,我敢担保你会受身边的人所欢迎,获得他们的好感,他们就会喜欢接近你、信赖你。一张笑脸已足于让你成功了一半!
——————————————寒梅

Thursday, May 13, 2010

给人台阶,给自己方便

快餐厅里只剩下两名食客,一个体格魁梧的青年与一个衰弱的老人家。

青年一面进餐,目光炯炯瞪着老人放在桌上的名贵手机。趁老人侧过身拿东西,青年趋前快手快脚拿起手机放进袋里,推开盘子,抹抹嘴,若无其事地站起身离去。老人回转身发现手机不见了,店里就只有他们两人,老人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他神情镇定地走向已站在门前,正要拉开门的青年,低声喝道:“年轻人,请你等一下。”

青年意识到东窗事发了,但是他想到自己身体魁梧,不怕老人为难他。毕竟是做贼心虚,他紧张地问道:“什么事?”

老人不徐不疾地说:“昨天是我的七十岁生日,我的女儿送我一台手机。虽然我并不依赖手机,但那毕竟是女儿省吃省用买来表示孝心的礼物,让我很感动。刚才我把手机放在桌上,现在不见了,我肯定是被我不小心碰跌在地上。我的眼花,也弯不下身子去找,这里没有别人,麻烦你帮我找一找,好吗?”

年轻人脸上抹过一丝轻松的神情,擦一把额头上的汗,对老人说:“没问题,我来帮你找。”他弯下腰,沿着老人的坐位转个圈,站起身,递过手机,问道:“老人家,你丢失的是不是这个手机?”

老人家接过手机,再三向他道谢。青年一溜烟消失在门口。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夏辉编著)
提示:
论体力,老人虽远比不上年轻人,但是只要他一声张,快餐店的老板或伙计自然会出面帮他取回手机,只是,这么一来,那青年可能因此吃上官司,毁了一生前程。退一步说,即使私下和解,青年颜面尽失,心灵的打击仍不能免。更糟的是可能因为名誉扫地而自暴自弃,从此自甘堕落,让一时的贪念在他的生命留下永远的阴霾,这种处理方式不算圆满。

见过世面的老人知道一个人的尊严比一台名牌手机更值钱。他转个念头,用宽容取代强迫,既善巧地取回手机、挽住犯错的人的颜面,也给他留下回头路,一举三得,显得他的睿智。

是非黑白绝对分清楚的人也许不会赞同老人的做法,但是,只要回头想一想,如果能不着痕迹地逼青年交出手机,同时让他看出卑鄙的手法连个老人都骗不过,他往后还敢犯错吗?这次的教训肯定能让他牢牢记得,一世监督着他不再重犯;反过来说,如果那是个冥顽不灵的青年,拒绝交出手机,那又另当别论,那时才把他绳之以法还不迟。

能给人台阶下,也让自己得到方便,厚道的处世法利人利己!

————————————寒梅

Thursday, May 6, 2010

一切从爱开始

一天,有位好客的妇人看到有三位老人家在她家的庭院里徘徊。老人都蓄着一把又长又白的胡子,相貌慈祥,不像是坏人。

妇人邀请他们进来歇一歇脚。当中一位老人说:“对不起,我不能与其他两位一起走进你的屋里。”这时,另一位老人家也点头赞同。第三位老人家自我介绍说:“这两位朋友叫着财富与成功,我则是爱。请你先与你的先生商量,看他是要请哪一位进屋 。”

财富与成功都是世人热衷追求的东西。妇人的丈夫毫不犹疑地说要请财富进屋,好让家里充满财富。妇人不认同丈夫的看法,她认为请成功进屋比较合算,因为成功之后,财富自然会滚滚而来。正当两人取得共识,妇人要出去请成功进屋时,他们的媳妇建议道:“为何不请爱进来?只要有爱,家里就快乐,不是比财富与成功更幸福吗?”媳妇是位聪明的女人,很得公公婆婆的疼爱与尊重。听她说得有理,妇人就出门把爱请进屋里。

爱站起身,正要走进屋里时,其他两位老人也跟在后面。妇人提醒道:“你们不是说不能一起进屋的吗?我邀请的是爱呀。”

名叫财富的老人回答道:“我刚才的确是这么说。如果你请的是我或成功,其他两位就得留在外面。如今你请的是爱,我们就会跟着他,因为爱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哪里有爱,哪里就会有财富与成功。”
(故事改写及取材自《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夏辉编著)

提示:
世上万物的生命得以延续,全因有爱:大树用树荫保护初萌芽的幼苗,为它们挡风遮雨蔽日,幼苗才能茁长成大树,那是树妈妈对孩子的爱;动物的原始母性大家有目共睹。初当妈妈的母猫母狗特别凶,只因为它们要保护还没法自卫的小猫小狗,免受外人侵犯。虽然畜生属于下三道,但是它们母性的爱并不逊于人类; 少了妈妈的爱心保护,初生的婴儿根本活不下去,所以,不管你承不承认,无论动物或植物都缺少不了爱。是爱让我们活下去、成长起来。很难想像,如果世界没有爱,那会是个怎么样的世界?

世界存亡,人人有责,要让我们立足的世界的生命延续下去,我们的责任就是把爱传递下去。
——————————寒梅

Sunday, April 25, 2010

知与不知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一位伟大哲学家。当时,有位很自负的年轻人自以为比苏格拉底更聪明,全不把大哲学家看在眼里。

一天,苏格拉底问那青年:“年轻人,既然你自认那么聪明,你能告诉我,世间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

年轻人不加思索,便回答道:“鸡是从蛋中孵出来的,自然是先有蛋啦!”

苏格拉底问他:“蛋是鸡下的,没有鸡,蛋从哪来?”

年轻人想了想,果然不错,便改口说:“那就是先有鸡啰。”

苏格拉底反驳道:“你刚才已经说过,鸡是由蛋孵出来的,没有蛋,鸡从哪来?”

年轻人被问得哑口无言,抱怨道:“你怎么提出这么古怪的问题呢?好,现在轮到我来问你一个问题吧。你倒说说,世界上是先有鸡或是先有鸡蛋?”

苏格拉底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我不知道。”

年轻人得意地说:“这样看来,你和我其实是一样:你并不比我强;我也没弱过你。”

苏格拉底说:“你这说法就错了。你是以不知为知;我是以不知为不知。以不知为知,其实并非真的知;以不知为不知实际上并非不知,这是我比你强之处。”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小故事大道理—生命价值篇》 黄润之著)

提示:

知道自己不知,比不知道自己不知要高出一个层次。

知道自己不知,就会虚心去求知。不知道自己不知,便满足于自己的见识,于是就像井底之蛙,以为自己所看到的是最阔最大的天,不肯再求深入一层的见识,永远困在死穴中,那才是最可悲的人。

俗语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可叹的是一般人的缺点却是强不知以为知,,自欺欺人,被怕输的心理封住向前跨的脚步。

听了这则故事,请大家扪心自问,自己是个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人,或是强不知以为知的人?
----------寒梅

Saturday, April 10, 2010

乌鸦补窝

乌鸦哥哥在森林里的一棵大树上筑了一个窝,它带着弟弟一起生活,日子过得很快乐。

有一天,一只大鸟飞过,它嘴里衔着的果实掉了下来,不偏不倚,把乌鸦的窝打破一个大洞。两兄弟都看到那个洞。乌鸦哥哥想道:窝是我筑的,我让弟弟住在窝里。现在窝破了一个洞,该轮到弟弟来修补。

乌鸦弟弟可并不这么想,它认为窝是哥哥筑的,属于哥哥的资产,有洞自然该由哥哥来补。结果两兄弟谁都没动手补窝。

小洞不补,大洞叫苦。原本很小的洞,经过风吹雨淋,洞就越来越大了。 秋天来了,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乌鸦哥哥心里想:洞一天比一天大,弟弟没可能看不到。秋风吹进破洞,窝里会很冷,弟弟能住得下吗?它一定会补的。弟弟却想道:哥哥比我大,照理它应该照顾我,何况破洞在它栖息的那一边,秋天的冷风先吹到它,它能不补吗?结果两兄弟还是谁都不愿先动手补窝。

寒冷的冬天跟着秋天的脚步到来。呼呼的北风夹着雪花,一连吹了几天几夜,大地一片冰寒。刺骨的冷风从破洞口灌进窝里。两兄弟冷得蜷缩在破窝里哆嗦。嘴里不约而同颤抖抖地说:“好冷啊!好冷啊!”

乌鸦哥哥心里想:这么冷的天气,弟弟一定耐不住。我看它一定会去把窝修好的。乌鸦弟弟心里想道:哥哥虽然比我大,但是它比我更怕冷。看它还能不赶快去补窝吗?两兄弟还是互相在推搪,谁都不愿先动手补窝,只是把身子缩得更紧一些。

这天晚上,北风越吹越猛,大雪越下越大,大地一片银白色。第二天的太阳升起来,两只乌鸦都看不到美丽的银白世界-----它们都冻死在破窝里了。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小故事大道理》冯杰编辑)
提示:

听到乌鸦兄弟互相推搪修补破窝的责任,你会觉得它们没有责任感;听到乌鸦兄弟冻死在破窝里,你会觉得它们死有余辜。实际上,我们人类社会还不是一样充斥着与乌鸦兄弟同一类心态的人?他们就像乌鸦兄弟,看到了环境里出现的危机,却不肯为挽救危机负起责任,只会把责任推给别人。

近年来,地理环境不寻常的变化:南极冰山溶化、世界水位增高、全球气候改变无常。最先进的仪器都没法测算气候的变更,该冷的季节里热得像火炉;该热的季节里却下雪,水灾及森林大火都在不该发生的时候发生了。这些天灾是上天给世人的警告;世人也收到了讯息,于是,到处可以听到“地球母亲病了”、“我们应该拯救地球”、“大家来环保”、“节省资源,少用原子袋”的口号。呼声震耳,真正去做的人不多,大多数人只把环保工作推给别人。

两只乌鸦的下场是世人最好的借镜,光是知道,于事无补,互相推搪责任,结果谁都没做,下场是大家同归于尽!听完故事,回头问你自己:环保救地球,你做了多少?

————————————寒梅

Friday, April 2, 2010

两个吊桶

井口上搁着两个吊桶,以供村民从井里打水,倒进桶里带回家。

一天,来打水的人少,两个吊桶闲着无事,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其中一个吊桶看到同伴闷闷不乐的表情,问他是什么事这么不开心?

第二个吊桶唉声叹气地说:“唉!我觉得我们这一生只是不断地在重复做着徒劳无功的事,真是没意思。”

他的朋友可不赞同他的看法,说:“我们每天帮助村民从井里把水打上来,让他们不缺饮用水。为群众服务,功德无量,是很有意义的事,怎么是徒劳无功呢?”

愁眉不展的吊桶依然愁眉不展。他情绪低落地说:“我也明白为村民服务是件好事,但是,想到自己从井里打了满满一桶水,才一上来,便即刻被倒空了。这样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工作,到头来自己依然一场空,又有什么意思呢?;”

“哦!原来你有这种想法,”他的同伴说,“我的看法可与你全然不同。我只知道站在井边时,我们本来就是空空的,下到井里时,却装了满满一桶水去献给大众。”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小故事大道理全集》雅瑟编著)

启示:
我们的四周有360度,你从不同的角度看景物,所看到的景象大不相同:乐观的人白天看到阳光普照,一片光明;晚上看到星光闪烁,罗曼蒂克。悲观的人白天看到阳光下的窟窿;晚上看到夜色苍凉,满怀幽情苦绪。人生是苦或是乐,全看你是从哪个角度看景物。

不知足的人看到人死后,带不走辛苦了一世所赚取到的一分一毫而感伤人生只是白白走一趟,真没意义;悟彻人生的人看到的是自己两手空空来到世间,竟然能留下成就去利益众生,这一生没有白度。你这一生活得窝囊或是精彩,全看你是从哪个角度看人生
----------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