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25, 2015

差点毁于狂妄的名作家


        伟大的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早年贫困潦倒,一部《驴皮记》把他送上文坛巅峰。一举成名后的巴尔扎克被自己的成就熏陶得昏了头,随着盛名而来的金钱与名誉使他变得狂妄任性,他从那时起目中无人,把所有的人视为庸俗之辈。

        在虚荣心的蒙蔽之下,巴尔扎克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上标志贵族的头衔冒充贵族;为了充排场,他买了一辆双轮马车,车后随着一个跟班 ,派头十足;他住进的二层楼房里有高级家具,他穿着配以金扣子的蓝制服,头发上还涂了厚厚的发蜡……这个假贵族的生活比纨绔子弟 更豪华!他还常常拿面小镜子,搔首弄姿地在顾影自怜。毕竟是贫困出身,他在豪华生活中发出的是暴发户的气息 ,俗不可耐。

        一个有才华、有前途的作家就这么一步步在物欲横流中沉沦。一天,有位老太太来找他,毕恭毕敬地递给他一本作业本,请他评一评那篇作业。巴尔扎克阅览后,问那位老太太可是作者的妈妈?老太太说:“不是。“那你该是他的姐姐吧?老太太不卑不亢地回答:也不是。我是他的老师。”

        巴尔扎克很为眼前这位年纪已不小的老师感到歉意,他叹息一声,随着斩钉截铁地评论道:“很抱歉,依我的看法,你这个学生字迹潦草,看不出他有什么才气,长大后肯定不会有什么出息。”

        老太太指着作业本,直视着巴尔扎克说:“巴尔扎克先生,这就是你小时候的作业!我就是你的老师呀!”

        巴尔扎克仔细一看,站在他前面的果然是他小时的老师,不由得涨红了脸,惭愧得说不出话。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要你改变一生的故事》  史源著  海鸽文化出版图书有限公司出版)

温馨提示:

        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希望最终能攀登巅峰。但是,如果处理得欠妥善,登巅峰的幸可能引致大不幸。

        不善于控制情绪的人从恶劣的境地突然进入佳境,一时不知如何适应,极有可能调理得不当,大则导致后患,小则招来笑话,反而不美。

        依个人的修养,人性在掌声骤起时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一种人为一伸胸中的窝囊气,带着报复的心理对昔日令他难堪的人做出反击。历史上就曾经有人因反击过火,不但祸害他人也被自己燃起的怨憎怒火烧成灰;还有一种人一旦攀上高峰便得意忘形,将往昔所身受的委屈加诸比他弱势的人的身上,变态性地以此为乐,这种人为数不少;巴尔扎克成功后的改变属于另一类反应,他在翻身后为吐一口气,尽量用奢华的行径粉饰自己,以弥盖不得志时的窘态。这种暴发户的行径虽然不至于祸延他人,但是沦自己于笑柄,有损个人形象,狂妄的作风也会阻挡自己向前跨步,幸亏有小时老师及时给他一记当头棒喝,算是大幸!

        

      

 

       

Monday, January 19, 2015

行孝要及时


       一个家境富裕的青年即将大学毕业时,向爸爸表示他渴望爸爸能送他一部他所喜爱的跑车作为毕业礼物。临近毕业,这青年还是看不到父亲为他买车的迹象。好不容易熬到毕业典礼那天,依然不见跑车的踪影,爸爸只是把他叫到书房中,递给他一个漂亮的礼品盒,郑重地告诉他爸爸非常爱他,以他为荣。       

        再漂亮的礼品,再甜蜜的话都抵不了他渴望得到的跑车!青年情绪低落地打开礼品盒,只见里面是一本精装的《人生指南》。爸爸竟然用一本书作为他的毕业礼物,这表示他无望得到跑车。他失望极了,根本不想打开那本书,气愤地对着父亲吼:“爸,你明知道我想要什么,你也有能力买得起,偏偏就只送我这本书,你太令我失望了!”

        不等父亲反应过来,激动的青年扔下盒子,愤怒地夺门离去,从那时起,音讯全无。

        很多年过去了,当年冲动离家出走的青年已立业成家,是个成功的商人。他拥有最新型的车子、豪华的房子、也有美满的家庭,美中不足的是当年与父亲的决裂。他心里对父亲的气早已消了,正在这时听说父亲病重,心里急着要尽快回去探望父亲。当他把工作安排停当,正要回家探望父亲时,却接到电话,父亲刚刚往生!

          赶到父亲的家,家里一切摆设依旧,甚至当年他丢下的礼品盒子仍然在父亲的书房里,只是物在人已非。想到自己当年的忤逆与不孝,懊恼、悲哀与悔疚一股脑儿涌上心头。他从礼品盒里拿出那本《人生指南》,含着泪翻开书,书中掉出汽车锁匙和一张卡片,卡片上写着“货款全部付清”,购车日期正是他毕业典礼那天!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笑对人生的挫折》  高飞飞著  中华印经协会。台湾生命电视出版)

温馨提示:

        年轻气盛往往是造成错误的根源。脾气一上火,理智就避让,行为失去可循的轨道,就像无缰的马,哪能不行差踏错?

        故事主角本性善良,只因一时不能控制心中那股用失望与任性的火石引发的怒火,促使他一时怒不可竭而离家出走,终至造出无可弥补的遗憾。

        这一类的悲剧不时以不同程度的姿态在不同的家庭里上演,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为人间涂抹深浅各异的黯淡色彩。从他人的际遇警惕自己,用包容与善解舒缓心头火,让理智有操纵的余地,亲子会相处得更融洽,人间会增添更多温暖!

       

 

Tuesday, January 13, 2015

曾国藩的传家宝

         咸丰初年,曾国藩在京城做大官,他故乡的老家要修建房子,与一墙之隔的邻居因为地界发生争执。双方各执一词,谁都不肯让谁。事情闹得不可开交,差点儿把官司打到县里。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潢仗着京里有人好做事,写信把情形告诉在京城做官的哥哥,希望曾国藩能帮忙解决纠纷。曾国藩回信时,信末付了一首康熙时文华殿大学士张英所作的诗,写着:
        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曾国潢与父亲读了,主动退让三尺,邻居知道这件事,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那块引起纠纷的三尺土地,好给他们修建新房子。
        曾家牢牢记住这件事,代代相传,成了曾家的传家宝。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要你改变一生的小故事》  史源著  海鸽文化出版图书有限公司出版)
温馨提示:
       有句误导不少人的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其实,佛已超然万物,怎会在乎一炷香?谁又曾看到佛为少了一炷香而怪罪了谁?说这句话是对佛的不敬!倒是争强好胜的人会执着于那一丁点的利益,用这个借口与人争得脸红耳赤。吞不下这一口气这句话成了世间多少纠纷的罪魁祸首,贻害无穷。
        比起宇宙,人的生命何其短暂,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鸡毛蒜皮的小事占了很大的层面,如果事事为了吞不下那一口气,时时与人争长短,岂不太累?即使争到手,就像张英的诗所云“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人生生没带来,死带不去,功业大如秦始皇,还不是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为了争得人世间镜花水月空具虚相的物质,徒然与人结下恶因缘,物资争到手,精神上却是大输家,得不偿失,何苦呢?
       
 
 

Wednesday, January 7, 2015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晋朝时,有一位法号道生的师父对信徒说:“即使最笨、最拗、最不信因果、没有仁慈及清净心的人,只要他肯努力学习佛法,愿意改过向善,持之以恒,总有成佛的一天,也会像佛陀一样,受到人们的敬仰。”这与当时一般的说法相悖 ,当时的人都认为不信因果、不仁慈、没有清净心的人是坏人,怎么能成佛?道生师父这种说法简直是在误导众生,大家都不相信他的话,当他是疯子在胡说八道,把他赶走。
        道生师父很无奈,黯然离开家乡,来到一座山上,他对着山上的石头吐露心里的委屈,说:“石头啊,为什么没有人肯相信我的话呢?”石头没有回应,山上又找不到听他说法的对象,他转而对石头说法:“石头啊,你们可别以为自己只是没有知觉的石头,你们其实也有灵性啊!只是那些自作聪明的人一直把你们当成顽固的石头,在我看来,那才是误导众生哪!”
        道生师父大声地对着石头说话,声浪惊动了在高地播种的农民,他们看到一位师父对着一堆石头说话,觉得很奇怪,就躲在草丛里偷看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道生师父说了半天,石头一点反应都没有,他不禁有点失望,他叹息道:“唉!我从大老远来给你们说法,你们竟然不理不采,你们真令我伤心、失望啊!
         失望归失望,道生师父可并不气馁,他对着石头大吼,问道:“石头啊,你们到底听得懂我所说的法吗?你们告诉我,世界上最笨、最拗、最不信因果、最没有善根的人是不是也有成佛的机会呢?”
        在道生师父的坚持之下,眼前出现了一副不可思议的景象----那些石头竟然大力地点头!道生师父乐得哈哈大笑,石头随着师父的笑声不停地猛点头,直到师父的笑声停了,它们才停下来。
        躲在草丛里偷看的农民被眼前这一幕吓得目瞪口呆愣住了,老半天才一拥而上,把这位有本事叫石头点头的师父团团围住,跪下叩头行礼。道生师父乐得呵呵大笑,接着为这群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信众说法。
        口耳相传,道生师父的奇迹异行不久就传遍各地。后来翻译自印度传过来的经文也证实了道生师父的说法确实有根据。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佛教儿童故事》  海涛法师编著  中华印经协会。台湾生命电台出版)
温馨提示:
        佛教深信人人都具佛性,只因被业障所染污、无明所蒙蔽,以致真性显现不出来。道生师父的理论就像一股推动力,给生性笨拙、拗劲、不信因果、根性钝弱的信徒信心,替他们加油打气,让他们知道,只要他们能坚持不懈,努力学习佛法,愿意改过向善,持之以恒,待揭尽那一层层蒙蔽真性的障碍,终有成佛的一天,不会输给上等根器的人。
        撇开宗教理论,从教育角度读这一则故事,道生师父抱着有教无类的教育态度,告诉根基不好的学生,只要他们有恒心地学习,必定会有成就。他甚至一再地对冥顽的石头说教,不言放弃,直到顽石点头为止,那是因为他深信天下无不可教的人,天下也没有教不会的人,只看过程的长与短,只看你是不是能持之以恒?
        这则故事不但勉励根器不好的学生不要轻言放弃,也让老师看清教育路上,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