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3, 2011

永不休息的鬼

                                        
        有个外乡人到村里售卖鬼。货品不寻常,价格也不菲-----一只鬼索价二百两黄金!有个好奇的过路人停下脚步询问道:“你这是搞什么鬼?为什么这么贵?鬼也值得这么高价吗?”

        外乡人说:“我这鬼很稀有,它的手艺灵巧,是只巧手鬼;只要主人吩咐,它什么事都能做,永远不需休息,是只劳碌鬼。它一天的工作量抵得上一百人,你买回去,只要让它不断工作替你赚钱,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赚回二百两黄金,你很快就能成为富翁,物有所值呀!”

        过路人感到疑惑,问道:“既然这鬼有百般的好,你怎么还舍得把它卖了?”

        外乡人说:“不瞒你说,这鬼虽有百般的好,却有一个缺点,它一开始工作就不会停止。鬼不像人,它无需休息也不需睡觉,所以,你必须把一天24小时的工作吩咐好,绝不能让它有空闲的时间。只要一有空闲,它就会按照它自己的意思做事。我家的活儿有限,用不着它,才想到把它卖给需要它的人。”

        过路人想到自家田地里的庄稼活儿多,需聘不少人手打理;农场里的工作也繁杂,这劳碌鬼正好派得上用场。只花二百两黄金,从此省下大笔工资,他以为自己捡到便宜,喜不自胜地说:“只做工不休息,这哪里是缺点?我倒以为这是它的优点呀!”他毫不犹豫地把鬼买下,高高兴兴地把它带回家。想到家里的工作从此都由鬼代劳,他笑得只见牙齿不见眼睛。

        他叫鬼种田,一大片的田地,两天就种好了;他叫鬼到农场工作,一天里就把工作做得妥妥帖帖;接下来,他叫鬼盖房子、搬运、推磨、纺织。。。。。。总之,能想到的工作他都命令鬼去做,鬼既服帖而且做得又快又好。付出二百两黄金,换来这个能干的鬼,他遣散工人,省下大笔工资,一切果然如外乡人所说的,他很快就成了富翁。

        为了要让鬼不停的工作,主人只好也不停地动脑筋,做梦也在盘算着还有什么工作可以命令鬼去做,所以,主人并没有一刻可以停下来休息。他的脑筋动得快,叫鬼在一个核桃的核里雕十只小舟、在象牙球里刻九个小象牙球,这么棘手的工作至少需要不短的时间去完成,他就可以休息片刻。没想到这些工作竟然难不倒巧手鬼,它很快就完成了。

        主人日夜伤透脑筋替鬼安排工作,再也撑不住了。他累得倒头躺在床上呼呼入睡。当他醒来时,发现鬼没事可做,照自己的意愿把主人的屋子拆了、田地铲平了、农场里的牲畜杀光了、钱财衣物磨成粉了,连主人的子女家人也惨遭毒手了,一切都太迟了!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拿得起放得下》燕鸣泉编著)
提示:
       这则故事给我们两个启示:
(一)故事里的主人为了让鬼不停地工作,自己也得陪着它不停在动脑筋,过分透支体力到头来得不偿失,不像他所说的是优点而不是缺点。无论什么事,过犹不及就会坏了事。
             人在辛劳的工作后需要用休息充电,劳逸配合,工作才有效率,生活才有素质。人若活得像机器,即使因为只花一笔钱换得生产量大的鬼,助他成了大富翁,但他连停下脚步享受生活的时间都没有,即使拥有财富,又有什么意义呢?

(二)对属下过分苛求的老板,这则故事是他们的当头棒喝。在贫富不均的国度里,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的老板处处是。花一笔钱买个没权吭声的奴隶,一天不分昼夜工作,老板一觉醒来,可能面对的是家破人亡的惨剧,那时后悔就嫌迟了。

---------------------寒梅

Thursday, April 21, 2011

怕输的下场

                                      

        两个很虔诚、很要好的教徒结伴到遥远的圣地去朝圣,他们发誓没到达圣地绝不回。两人背上行囊,意气风发地出发。

       风尘仆仆地 走了两个多星期之后,他们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圣者。圣者嘉许他们朝圣的意志坚决。看他们不辞劳苦,千里迢迢地赶路,圣者心里很感动,对他们说:“从这里到圣地只有十天的脚程,遗憾的是我必须在前面的十字路口与你们分手,没法与你们结伴而行,不过,在分手以前,我想要送你们每人一份礼物。”说着,圣者的语气转得很庄重,说道:“我让你们许愿,你们当中一个先许愿,他的愿望会马上实现,第二个人得到的是第一个人的两倍。”

        两个教徒不约而同在心里计算:我不能先许愿,要不然让他得到双倍的礼物,我岂不是太吃亏了?

       于是,他们假装客气地礼让。一个说:“你比我年长,理应让你先许愿。”另一个客气地回应道:“年纪大的该让小的,还是你先许愿吧。”这样一来一往互相推让,谁都不肯领先许愿。他们由互让到互推,到最后由客气的语气转为气急败坏的争执。

        后来,当中一人再也按捺不住,气呼呼地大声嚷道:“你真不知好歹,你再不许愿的话,我就打断你的狗腿,掐死你!”另一个见多年好友竟然变得面目狰狞地恐吓自己,心里不甘,干脆把心一横,也气冲冲地回敬道:“谁怕谁呀!好,我先许愿!我愿我的一只眼睛瞎掉。”话才说完,他的一只眼睛果然瞎了,他的同伴的双眼也立即瞎了。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拿得起放得下》燕鸣泉编著)

提示:

        利益当前,两个志趣相投的好朋友竟然经不起考验,把本来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演成了悲剧,这都是人类不甘吃亏的劣根性肇的祸!

        肯为了朝圣而风尘仆仆赶路,两人的宗教情操不可谓不诚;能结伴餐风宿露两个星期,两人的交情不可谓不深。像这样有宗教观念的知交尚且为了不肯让对方获得双倍的利益而变了脸,甚至在气愤时不顾后果,宁可赔上自己的一只眼睛,也要对方惨遭双倍的不幸,损人不利己,是多么的不智!追根究底,全因两人都敌不过怕输这一关。设若当中一人肯退让一步,不但自己能得遂所愿,朋友在加倍获益时肯定会对他感恩不已,可悲的是原本是一举两得的好事竟然毁在不肯让步的怕输理念里。

-----------------------------寒梅

       

      

Thursday, April 14, 2011

馊主意

阿尔卑斯山上有个猎人,家里养了一只帮他狩猎的老鹰和一只供他消磨时间的鹦鹉。猎人每天带着老鹰出门狩猎,回家后逗着鹦鹉,教它说话,日子过得称心满意。

一个赶集的日子里,猎人带了腌渍好的猎物肉到山下的小镇赶集,顺便换一些日常必需品。老鹰与鹦鹉也高高兴兴地跟着主人出门。走到半路上,猎人一不小心滑了一跤,停在他肩上的老鹰受到惊吓,急忙振翅飞起身,利爪无意中抓花了猎人的脸。

猎人难得下山会见朋友,如今被老鹰抓成大花脸,很难看,伤口又很痛,他感到十分懊恼,不由得对着鹦鹉嘀咕,怪老鹰造成他破相。鹦鹉为了抚平主人的情绪,也跟着数落老鹰的不是,说道:“老鹰总是凶巴巴的样子,出手又狠又辣,虽然它能帮你打猎,但是,丰收主要的还是靠你狩猎的技术,你何不改而养几只鸡?鸡比老鹰温驯,不会抓伤人,还能在你出去打猎时在家里替你生蛋、繁殖,一举多得。”猎人正在气头上,心理失衡,觉得鹦鹉的话不无道理,就在市集上用老鹰换了五只鸡。

回到山上,猎人一如往常,每天出门打猎去。阿尔卑斯山的山区实在太大,没有老鹰帮忙,猎人无从掌握猎物的行踪,每天费尽心机追踪猎物,像只无头苍蝇四出乱扑,收获却少得可怜;回到家里,他已精疲力尽,无法好好照料鸡只,也没有心情逗鹦鹉,家里不再有欢乐声。冬天来了,鸡只不能适应高山上的气候,下不了蛋也没法繁殖,更在严寒的冬季气候里一只接一只倒下。鹦鹉也在主人冷落之下郁郁寡欢,少了主人的照料,它撑不过严冬就一命呜呼了。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小故事大智慧》《意林》杂志社编)

提示:

一个锼主意足以毁掉一切成就。猎人工作时有老鹰辅助猎取猎物、回到家里有鹦鹉给他消遣,生活称心满意,是个幸福的人。他千不该万不该只为了被老鹰抓花了脸就听取鹦鹉的馊主意,把助他谋生的老鹰拿去换鸡只。

这则故事带出多层意义,当中以不懂感恩的果报为主。猎人能丰衣足食,靠的是老鹰指引他狩猎的方向。鹦鹉一句阿谀奉承的话捧得猎人飘飘然,相信他这一向的丰收全靠自己了得的狩猎功夫,一笔抹杀了老鹰的功劳与苦劳。不知感恩地用老鹰换鸡只是厄运的根源;其次,这则故事也警告世人开口前必须三思,切莫随意胡扯卖乖。鹦鹉并非有心要除去老鹰,它纯粹是为安抚主人及邀宠。它万没料到随口而出的馊主意竟然害苦了主人、害死了鸡只也赔上了自己的命; 此外,这则故事也指出盛怒之下常会作出错误的决定,凡事必须冷静的三思而后行。在阿尔卑斯山上找生活,猎人不会不知道寻找猎物得靠老鹰指引方向。刮花了脸只是一时的痛,来日方长的找生活才是生活中的正经事,莽夫一怒毁了一生,做事之前不能不三思而后行!

------------------------------寒梅

Saturday, April 9, 2011

从别人的失败中学习

主人率领着十头骆驼进入沙漠,一天,当中的五头骆驼走失了。那五头骆驼吃力地寻找出路,只是,前面除了黄沙还是黄沙,一片茫茫。正当四只年轻的骆驼紧跟着比它们有经验的老骆驼在沙漠里兜兜转转,突然有一只精疲力倦的骆驼从右侧方向走过来,原来那是比它们更早一周失散的骆驼。

四头年轻的骆驼看那头骆驼一眼,轻蔑地说:“看它那副落魄的样子就知道它并不精明,比我们还不如!”

其他三头骆驼附和着说:“是啊!是啊!这种伙伴帮不了我们,别理它,更别让它加入我们的队伍,免得增加我们的负担。”

四只骆驼假装没看到那头疲惫的伙伴,提起脚步避开它。它们的领袖却开腔喝止,说道:“你们错了,它其实对我们是很有帮助的!”说罢,它热情地招呼那只落魄的骆驼,对它说:“虽然你也迷路了,但是我相信你能从你走过的错误方向中汲取经验,不再重犯,那已是很珍贵的经验。欢迎你与我们一起上路。有你的经验,我们就可以省却走冤枉路,很快就能成功地找到出路了!”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小故事大道理全集》雅瑟编著)

提示:

每一次的失败都是生活经验的累积,懂得汲取前人的经验作为行事的参考,在人生路上就省走冤枉路。年纪大的骆驼深谙个中的道理,所以它欢迎那头比它们提早一周迷路的骆驼加入阵营。在沙漠中寻求脱困,分秒必争,有了那头骆驼的经验做参考,它们至少可以省下一周莽撞的时间,它堪称是有远见的领袖。

反观今日一般年轻人自命走在e-时代的前端,蔑视老人的经验,仅靠自己的智慧莽撞,即使能成功,在时间及物质上已造成损失,何况还可能撞出一身伤。

读了这一则故事,希望大家懂得珍惜前人的经验,千万莫蔑视失败的人。

--------------------------寒梅

Wednesday, March 23, 2011

我能做什么?

小猴子喜欢读书,老师嘉赏它,说多读书长智慧是件好事。书读得多了,小猴子开始学会思考,从此它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扰,那就是“我究竟能做什么?”

它翻开书找答案,也向妈妈请教,却始终得不到满意的回答。“黄牛会耕地,乳牛会产奶,马儿会拉车,但是我能做什么?”搔破头皮想了半天,依然一无所获。小猴子着急了,妈妈建议它出门去走走看看,或许能看得出自己的专长。

第二天,小猴子挥别妈妈出门去。半路上,它经过松鼠的家门口,松鼠的房门破了,正忙着修理,它请小猴子帮帮忙。小猴子猛摇手说:“不行啊,我自己也好忙哪!我正忙着在想一个重要的问题。”

小猴子继续走呀走,走到大白兔家门口。大白兔看到它,喜出望外,连忙邀请它进门,忙不迭地对它说:“您来得正好,前几天,我家小白兔请病假,旷了几天课,请您帮个忙给它补课,好吗?”小猴子摆摆手说:“不行啊,我自己也好忙哪!我正忙着在想一个重要的问题。”

辞别大白兔,小猴子漫无目的地兜兜逛逛,逛了一整天,还是没想出自己能做什么,心里彷徨又焦急,于是它决定要去请教智慧老人。

智慧老人听它说出心事后,对它说:“我现在想吃水果,如果你把树上的香蕉采下来给我,我就告诉你你能做什么。”听到终于有人能帮它打开心结,小猴子乐不可支,二话不说,跳上树摘香蕉捧上给智慧老人。老人笑呵呵地对它说:“现在你知道你能做什么了吧,你能摘香蕉!此外,你还能帮松鼠修理房门,帮小白兔补习功课,可惜的是你只想要做事却不肯脚踏实地去做。”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工作无小事》王平编著)

提示:

小猴子一心要尽其所能做一番事业,志向诚然可嘉,只可惜它错在不肯脚踏实地去做,一味把心思花在思考自己能做什么,结果错失了做能力所及的事。就像有一种人胸怀大志,一心一意要办大事业,满脑子在寻思如何成大事,却不见他真正着手做事,就像在空中建楼阁,到头来一事无成。

庆幸的是小猴子懂得向智慧老人请教,从摘香蕉这种小事做起,领悟到帮松鼠修理房门、帮小白兔补习都是自己能力所及又能助人的好事。我们该从这则小故事学习到与其把时间与精力花在无谓的寻思,不如脚踏实地去实施。

------------------------寒梅

Wednesday, March 16, 2011

谁掌握了你的命运?

有一个不肯脚踏实地苦干,光会羡慕别人成就的年轻人常常怨天尤人:他怪老天对他不公平,没给予他超人的禀赋、煊赫的家境;怪父母没有为下一代垫妥社会地位、打稳经济基础,也没把他生得英俊,以致他爱情与事业都一事无成,生命一片空白,命运不济。他为了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到处求神问卜,找“活神仙”给他指点迷津。

他听说深山里有一位法力无边的隐者,能知人的过去未来,也具有改变命运的异能,便很诚恳地翻山越岭,到深山去拜访隐者。

一见到隐者,他必恭必敬地行礼,对隐者说:“久仰大师的大名,弟子特地来向大师请教几个人生的问题。”隐者慈祥地说:“年轻人,我很乐意帮你,你有什么疑问,尽管提出来好了。”

年轻人絮絮不休地诉说他心里对命运的不满,怨他的禀赋、家境、仪表样样不如人,才导致他事业没有成就、人缘不好、连女朋友都没有,他问隐者能不能帮忙改变他穷困半生的命运?

隐者叫他把手伸出来,煞有介事地端详了半天,然后一边指着他的手掌,一边说:“年轻人,你看,这一条横线是生命线,这一条是爱情线,这一条是事业线。”说完,他命令年轻人握起手,握得越紧越好。

年轻人依他的指示做。隐者问道:“告诉我,你的生命线、爱情线、事业线在哪里?”年轻人不明白隐者为什么明知故问,但他仍然蛮有信心地回答道:“当然是在我的手里呀!”

隐者表情诡谲地问:“生命、爱情、事业都握在你的手掌里,那你的命运呢?”年轻人终于恍然大悟。

(取材及改写自一则听来的故事)

提示:

先贤告诉我们:“要成功,九十九巴仙靠努力,命运只占一巴仙。”不肯脚踏实地苦干,宁可吃翻山越岭之苦寻找高人为他改造命运,那个虚浮的年轻人注定要一事无成,不能怨天也不能怪父母。

直接对这一类妄想天降鸿运的人指出他的人生观不切实,他必然不肯接受,还会用诸多借口推搪,甚至拂袖而去,隐者用善巧方便法让他看出生命、爱情与事业全靠自己去建设、去追求、去创造,一个人成功与否,关键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半点怪不得别人。

-------------------------寒梅

Friday, March 11, 2011

领悟

一天,一位学僧恭敬地向慈受禅师请教道:“请问禅师,禅者悟道时,能说得出悟道的境界与感受吗?”慈受禅师说:“既然说是“悟”道,自然说不出来。”学僧追问道:“说不出来的时候,感觉像什么?”慈受禅师说那种感觉像哑巴吃蜜。

学僧再问:“禅者没有悟道时,善于言词,那时所说的能算是禅悟吗?”慈受禅师说:“既然还没有悟道,所说的怎么算得是禅语呢?”学僧说:“虽还没悟道,但他可讲得头头是道。如果不算是禅语,那他算是像什么呢?”慈受禅师说:“只能说他像鹦鹉学舌!”

学僧问:“哑巴吃蜜与鹦鹉学舌,有什么不同?”

慈受禅师答道:“哑巴吃蜜,是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鹦鹉学舌,是不知,如小儿学话,不解其义。”

学僧再问:“既然这样,未悟道的禅者又如何能度众呢?”

慈受禅师说:“他只说自己知道的,不说自己不知道的。”

学僧转个话题问”“请问禅师,您现在是知还是不知?”

慈受禅师说:“我现在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也如鹦鹉学舌,讲得非常像。你说我是知呢?还是不知?”

学僧顿时若有所悟。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读故事悟人生》张绍民编著)

提示:
“ 禅”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只有上智者才能领悟禅机。只是,慈受禅师说禅者即便是悟道之后,仍然如哑巴吃蜜,甜在心头却说不出其中的境界与感受,要如何将所悟的境界普及于众生?那才是一门更大的学问!

“悟”无形无色,难以捉摸,如果不具上根智慧,顿悟毕竟可遇不可求,即使在行止得失间有所领悟,却仍悟得似有还无,时有时无。只是暂时的领悟并不管用,所以禅师求悟的道路难行。禅师为度众生,不得不像慈受禅师所说的“鹦鹉学舌”,如小儿学语,虽不解其义,依然得滔滔善导。听起来头头是道,实际上他们只能小心翼翼,捡自己知道的说,不敢越雷池一步,个中的苦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学佛的人都知道修禅不易,从慈受禅师肺腑之言,让我们更深入了解禅者修行路上的苦衷,从而激起对禅师莫大的敬仰。

--------------------------寒梅

Wednesday, March 2, 2011

自救

下雨天,有个人站在屋檐下避雨,看见观世音菩萨撑着伞走过来。常常听说观世音菩萨慈悲,众生有难,只要出声祈求,菩萨必定寻声到来普渡众生,那人于是对菩萨说:“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普度众生,带我一段,好吗?”

观世音菩萨回答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那人立即跳出檐下,站在雨中,向观世音菩萨求道:“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观世音菩萨该会度我吧?”

观世音菩萨回答道“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没被雨淋,因为我有伞;你被雨淋,因为你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得度,不必找我,你自己找伞吧!”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读故事悟人生》张绍民编著)

提示:

一般人求神拜佛只为了向他们所拜的神佛祈求物质上的赐予,所以,一听说有哪个庙里的神明显灵,助信徒中马票发大财,信徒就一窝蜂涌至,庙宇顿时香火鼎盛,接下来极有可能显灵的神明保佑得了信徒却没能自保,成为被偷的对象,让贪心的人为独霸而偷回去供奉。这种错误的宗教意识不只制造社会问题,也纵容信徒们养成贪婪、依赖及怠惰的性格。

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普度众生的事迹流传得很广,有一点我们要注意的是菩萨所度的都是遭困的众生而不是有余力自救的人。能有缘听到菩萨的开示,故事里的人物虽没获得菩萨带他一程,只要他能悟出当中的道理,已是至大的福报。

-----------------------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