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24, 2017

嗔火能烧功德林


        一对结婚多年仍没有孩子的夫妇,丈夫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借口,坚持娶姨太太为他传宗接代。他的大老婆虽然有万般不甘心,却奈何不得。

        姨太太进门一年,果然生了一个又白又胖的男孩。初当人父,做爸爸的简直乐坏了,不仅疼家里的小王子,对孩子的妈也加倍疼爱,明显地冷落了太太。原本就视姨太太为眼中钉的大老婆,见丈夫把姨太太母子当宝贝一般在疼,心里更是如一把火在焚烧。尽管心里又酸、又苦,更多的是恨,只是,碍于情势,她表面上表示难得有男孩来传香火,对男孩疼爱有加。

        心魔无时无刻不在煽惑她去拔除眼中钉,只是,在孩子的妈严密的保护之下,她一直找不到机会下手。直到男孩两岁了,姨太太见一家人都疼惜她的儿子,稍稍放下防范的心。一天,大老婆趁着姨太太不在孩子身旁,拔下头发上的金钗刺进男孩的头顶。男孩惨叫一声,就失去知觉。等他妈妈发现时,他已失救了。

        孩子无病无痛就死了,事情有点蹊跷。家里唯一可疑的人是大老婆。只是,无凭无据,不能入她以罪,只能暗中观察。好多次看到她幸灾乐祸的表情,姨太太心理已有个谱,却由于少了人证物证,奈何她不得,只能天天以泪洗脸,最后,她因为悲痛、积怨而病倒。

         看到她无助,大老婆露出庐山真面目,对她冷嘲热讽,语言间让姨太太肯定她就是杀害孩子的凶手。过度的忧郁,姨太太终于带着仇恨死去了。

        就在这时,大老婆竟然如愿怀孕了!她整天笑眯眯,庆幸自己拔除眼中钉,还因为怀孕而重获丈夫的爱,一举两得,下手虽狠,却自认做得很对。

        十月怀胎,她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娃娃。能生女儿就能生儿子,他夫妻俩觉得女儿能为他们带来弟弟,把女儿当宝贝。万般宠爱在一身,小女孩却没福气消受,养到两岁就莫名其妙地死去。大老婆深受失去孩子的打击。谁知,她后来接连生了五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养到两岁就夭折了。大老婆一再受到孩子夭折的折磨,心力交瘁,憔悴得不成人形。

        一天,大老婆遇到一位比丘尼。比丘尼问她可还记得丈夫的姨太太?大老婆心里有鬼,觉得浑身不自在。比丘尼问起姨太太那无缘无故死去的儿子,她更是怕得发抖,经过一番内心的挣扎,她终于供出当年暗杀小男孩的罪行,要求比丘尼帮她化解。

        比丘尼告诉她:那6个两岁就死去的孩子都是姨太太的冤魂来投胎,要让大老婆也尝尝丧失孩子的痛苦。大老婆求比丘尼帮她消除业障。比丘尼建议她到寺庙去超度姨太太,解开她心里的冤结。

        大老婆到寺院的路上,遇到一条张着血盆大口的毒蛇向她扑过来,她吓得昏了过去。比丘尼刚好在这时赶来,对着毒蛇开示道:“毒蛇,你应该满足了吧!她害了你一次,你却已经报复了6次。更重要的是她已知悔过,正要到寺庙去求佛超度你,难道你为了心里缠结的仇恨,宁愿生生世世留在畜生道受苦吗?”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一则生活营副题讲座的比喻)

温馨提示:

        唐朝诗僧寒山有首诗说: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怨怼、愤恨的火一在凡夫心里燃烧,最先被烧掉的是理智。人一旦失去了理智,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

        一般读者都把目光聚焦在大老婆的恶行:认为大老婆为了宣泄心头愤懑,竟然对一个小男童下毒手,是心狠手辣的女人。至于姨太太为了怨怼大老婆杀了她的孩子,积怨难消,才会6次投胎报怨仍不甘心,还化身毒蛇要加害杀儿凶手,则被视为是仇恨的反应。其实,两个女人的爱恨情仇纠结不清,加上丈夫处置不当,更加强了两个女人的心病,三个人都算是这出悲剧的罪魁祸首。

         虽然,姨太太并非主动横刀夺爱,但是,姨太太进门,分薄了大老婆夫妇间的爱,破坏了家庭的和谐,试问有哪一个女人能吞得下另一个女人闯进自己的家鸠占鹊巢?尤其在母凭子贵,取代了她在丈夫心里的地位时,饱尝被冷落之苦,能不又妒又恨者几稀!明智的男人如果懂得感恩大老婆的包容,助他圆满有人传香火的大愿,处处顾虑她的感受,弥补对她的亏欠,悲剧就不致上演。丈夫其实扮演决定性的角色!

        姨太太在得宠时,若肯认清自己的身份,体恤大老婆的委屈,用柔情浇熄她心头的怒火,对人慈悲就是对自己慈悲,大老婆的怒火就不致失控烧到她身上,儿子也就不会无辜牺牲了!

        比丘尼的开导有如醍醐灌顶,让姨太太猛然醒悟到无休无止肆意报仇,只会制造更大的仇恨。就算把大老婆咬死了,也化解不了两人间的仇恨,反而是从人道纠缠到畜生道,何若由大老婆求佛超度,让姨太太超生善道;大老婆本身向佛前求忏悔业障,减轻罪愆,才是双赢的补救法。

Sunday, June 18, 2017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一个单身女郎搬家,发现邻居是一个穷寡妇带着两个小孩,下意识里感到那一家人在物质上会来捡便宜。她下决心不让他们有所依赖。

        一天晚上,市镇停电,女郎独自在烛光下用晚餐。突然听到敲门声。她摸黑走出厨房,听到大厅门外传来邻居小孩叫门的声音,还紧张地问她家里可有蜡烛?她肯定准是邻居穷得连蜡烛都没有,遣小孩来向她借蜡烛。她心想:哼!果然不出我所料。我正好趁机会让他们知道我绝不会是可以让他们依赖的人!

         她打开大门,门外的邻居小孩一看到她就问:阿姨,请问你家可有蜡烛吗?她劈头狠狠地吼:没有!然后顺手要关上大门。那穷小孩的手脚比她更快,用手顶住门,急急地说:我就知道你初搬来,家里准没有蜡烛。说着,递过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家里又没有蜡烛,所以,我们给你送两根蜡烛过来。

        那女郎意识到自己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又惭愧又自责,感动得掉下眼泪,把那小孩紧紧地拥入怀里。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一则网络上的故事)

温馨提示:

        人心不古,女郎单身在外,对四周环境提高警惕,原是无可厚非。单身女郎触觉敏感,对新邻居设防,也是一般人的正常反应。只是,贫富不是鉴定道德的准绳,爱捡小便宜是贪婪的坏习惯,犯者不分贫富,女郎以邻居是穷寡妇便断定她那一家人会在物质上来捡便宜,那就让人不能认同!

        从邻居在停电的晚上送蜡烛的善举,女郎感动得掉泪,惭愧、自责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平时有这种心态的人应当引以为鉴。

Saturday, May 6, 2017

为你的心境开一扇快乐的窗子


        有个生性乐观的英国人,就算是遇到不愉快的事,他都有办法转个念头,往快乐的境界里看,所以,他脸上总是挂着满足的笑容。由于他认为自己天天就像活在天堂里,无需求神接引他上天堂,他于是不信神也不拜神。

        神的权威受到世人挑战,心里很不是滋味,等那个乐观的英国人死后,神要惩罚他,把他关在一个酷热的房间七天,看他还快乐得起来吗?期满之后,开门让他出来,虽然热得浑身是汗,但是他的神情轻松愉快。神觉得很诧异,问他:“在那么闷热的环境里待七天,你怎么还快乐得起来呢?”那人回答道:“神啊!您可知道我们英国人最期待的是阳光普照的日子。每逢遇到大晴天,我们都会到海边做日光浴,医院甚至把病人带到院子里晒太阳。我感到热时,想象自己正在享受日光浴,怎会不快乐呢?”

        神拿他没辙,继而把他关在极寒冷的房间七天。七天后,神看到他依然开心地走出房间,仿佛有所期待的样子。神摸不着头脑,问他被关在寒彻骨的环境,还会有什么事好开心的?有什么好期待的?他轻松地说:“在英国,这是12月的气候,我们期待庆祝圣诞的热闹气氛、期待接收圣诞礼物、期待拿花红,更期待接下来的新年假期,有谁会不快乐的?”

        道理似是而非,神虽然被他的歪理气煞了,但是,他确实能耐得起人所不能的艰辛,而且接受得那么愉快,神也奈何他不得,只好不再来为难他,任由他快乐地自由游荡。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一则听来的故事)

温馨提示:

        再艰辛的境遇都蕴藏着光明点,只差在有的显著;有的隐晦。懂得自我调理的人就算陷在困境,只要镇定地寻找窍门,用智慧转念头,将眼光专注在光明的缝隙里,提起脚步,循着光线走,终有脱困的一天。

        故事里的英国人在酷热中用日光浴排解感官上的难受,换上享受日光浴的快乐;用期待圣诞节的狂欢气氛、礼物,用年终花红及新年长假陶醉自我,无视寒彻骨的难堪,让法力无边的神也奈何他不得,这就是他掌握快乐的法门。

        人生际遇各有不同,谁会遇到什么困境,没有人能说得准,所以,应对的方法不能一成不变,唯一能做的,就是多读多看,吸取他人的经验再举一反三,面对困难时,就能祭出适合的法宝,化艰辛为快乐。

        要做个常乐无忧的人,请谨记住:为自己的心开一扇快乐的窗子,天天心境自然清安自在!

 

Sunday, February 12, 2017

用感恩改变命运


        佛陀时代,有个老年人,他五个孩子都不愿养他。老人的生活没有着落,走投无路,只能沿街求乞,觉得人生很苦,既怨孩子不孝,也悲晚年命运凄惨,感到很无奈。

        一天,他遇到佛陀,要求佛陀改变他的命运。佛陀问他:你知道感恩吗?”“感恩?我不懂什么叫感恩,请佛陀指点迷津。老人诚恳地向佛陀请教。

        佛陀开始教他如何感恩:不但对对你好的人要感恩,也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感恩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感恩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怎样自立;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你的定慧。总之,你要感激所有使你坚定成就的人。(这一段恭录自《持戒的力量》)。佛陀还教他持之有恒地感恩,到一定的时候,命运就会改变了。

        老人听取佛陀的教诲,他最先向柺棍感恩:因为他出门讨饭时,柺棍帮他驱走野狗,是称职的打狗棒;在崎岖的路上行走,上下上坡时,柺棍是他最安全的支撑;累了枕着它睡觉时,柺棍是他幸运的依靠,所以,他对这根柺棍千感恩、万感激。继而他感恩施舍他的人、甚至伤害她、欺骗他的恶人。久而久之,他内心不再有一丝怨恨,只有感恩之心,契入三昧,成就了感恩柺棍三昧

        一天,他趁着佛在讲经,要去感恩佛的教诲所赐予他的幸福,带着感恩心去听佛说法。佛看到他,对大众说:今天,请一位老修行者来讲他的感恩三昧

        他的五个孩子也来听佛说法,听到父亲对一根柺棍都要至诚感恩,想到他们对给予自己生命的父亲不知感恩,比反哺的慈乌、跪乳的羔羊还不如,孝心显发,听经后,争着要孝养父亲。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网络上的佛教故事)

温馨提示:

        教导子女,身教胜于言教。父母是孩子的模,受人点滴恩惠,懂得涌泉以报的父母,虽不必出一言一语,在他们熏陶之下,子女自然而然也跟着懂得对人感恩、对父母孝顺。

        老人年轻时不知感恩为何物,视一切因缘为理所当然,看在儿子眼里,父母生育及养育也是天经地义的事,理所当然,无需感恩也不必回报,是以五个儿子都不愿扛起孝养父亲的责任。

        经佛陀指点迷津,老人身体力行,既感恩施舍他的人、磨炼他心智的人、教导他自立的人、助长他的定慧的使他坚定成就的人,甚至感恩没有生命,却在日常生活中对他诸多贡献的柺棍。他无所不及的感恩心触动了儿子们,改变对父亲冷淡的态度;儿子们的孝心随着改变了老人的命运。

        这则故事教我们以命运握在自己的手中,要改变命运,何需远求?

         

  

 

       

Sunday, February 5, 2017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唐代宗为犒赏郭子仪平息安史之乱,复兴唐朝的大功,将女儿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的儿子郭暧。

        一天,这对小夫妻吵嘴,昇平公主摆出公主的架子,欺压平民身份的丈夫。郭暧心中不服,忿忿地冲着她说:“你有什么了不起?还不只是仗着你的父亲是皇帝?告诉你吧,你父王的江山还是我父亲打败安禄山才保下来的。我父亲就是瞧不起皇帝的宝座,才没当这个皇帝”

        在封建时代,光凭这句话就构成谋反的罪名,不但说这话的人被处死刑,还祸殃九族。昇平公主那堪这么大的侮辱?她气得立即回宫向父王禀报丈夫猖狂放肆的话,要父王代她出一口气。谁知唐代宗听完女儿的投诉,语气平静地说:“你这孩子,还有好多你不懂得的事。你丈夫说的可是实话,我们唐朝的天下果真是你家翁郭子仪保住的。如果当时他想当皇帝,今天这个国家是他们郭家的天下,不是咱李家的。”他还劝公主不要抓住一句话就乱扣“谋反的大帽子。公主见父王不挺她,只好回夫家。

        郭子仪知道儿子闯了灭族大祸,吓得魂不附体,立刻叫人把郭暧捆绑起来亲自押到宫中,请皇上治罪。唐代宗接见他时和颜悦色,不但没有怪罪的意思,还安慰他说:“小两口吵嘴,我们老人家何需认真?有句话说:不痴不聋,不做家翁,我们就装作没听到好了。”

        郭子仪深深感恩皇上的包容,郭家九族多少条性命就在“不痴不聋,不做家翁”8个字下逃过死劫,他从此对国家更是忠贞不贰。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历史故事)

温馨提示:

        人性最大的弱点就是凡事先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包容有损自己利益的事,不是一般胸襟的人所能做得到的事。唐代宗不因郭暧放肆地说江山是他父亲保住的而怪罪他欺君,显示出他有过人的容人之量。

        不论古今中外,一般统治者最大的忌惮就是手下有人功高压主,非先下手铲除祸根不可。代宗不但直言郭暧的话没错,劝昇平公主不得动辄用大帽子扣人,还在郭子仪捆绑儿子进宫请罪时,以“不痴不聋,不做家翁,装作没听见就好”,表示自己全没怪罪之意,好让郭子仪放下心头大石。封建时代的君主能有如此胸怀,确实罕见。

       借故事看人生,“ 郭子仪对唐代宗的包容,让他家逃过灭九族的大祸报以忠贞不贰”是这则史事的主题,教读者做人处事多培养容人的度量,今天容让人一分,就是为自己来日留下一分回旋的余地啊!

 

 

       

Tuesday, January 10, 2017

看到人家的优点


        电视台招聘节目主持人,百名应征者争着竞争这份优差。几番淘汰,最后剩下三强。脱颖而出的三人做最后的角逐时,由台长亲自面试,提问的问题出奇地简单:“你怎样评价进入决赛的另两名竞争对手?”

        其中两名竞争者都先肯定对方的优点,接着不约而同词锋一转,不客气地尽挑对方的缺点,难听的话无不用其极。尽是用他人的缺点去衬托自己的优点。第三位竞争者则只条理分明地列出另两位对手的优点,语气还洋溢着钦佩与赞赏。台长见她没有一句批评人的恶语,好奇地问:难道她们都没有缺点?第三位应征者想了半晌,回答说:凡是人,谁会没有缺点?只是,也许我太关注她们的优点,一时还没发现她们的缺点。台长紧抓住这一点,追问:依你所见,她们岂不是比你更优秀?她点点头说:是的,依我所看到的,她俩的确很优秀。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向她俩学习 做得比她俩更优秀。”

        口试成绩揭晓,第三位竞争者被录取为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青苹果数据中心  李占强主编《让学生言行一致的故事》)

温馨提示:

         诚如入选的应征者所言,凡是人,谁会没有缺点?,目光看得远的人都明白:我看得到他人的缺点;别人也会看到我的缺点,所以,无需刻意放大别人的缺点,免得自曝自己的无知与短视。

         唯有自视甚高的人才会觉得自己处处都比人强,把目光尽停留在别人的缺点。这种人唯我独尊,不屑与他视为有缺点的人为伍,更遑论向他们学习,就算他的确有过人之处,却已没有再向前挪步的余地。在原地踏步的结果,学识与知见不进则退,他的下场只有两个字----“落伍

        在此,落伍语带双关,既指他因自闭求上进的门路,知见再也跟不上潮流;也指他不屑与人合群而掉队。自视甚高的人自以为自己高高在上,犹如鹤立鸡群,会活得很寂寞、很窝囊、很不快乐。

        观察力细腻、能用平常心看人看物的人才能觉察出别人优点,也会把赞赏的目光投向别人的优点。身边有的是值得自己学习的对象,能在与人相互学习中融洽相处,这种谦虚不自满的人生活快乐而充实。

Saturday, December 24, 2016

自信心的推动力


        有个女歌手临登台演出时,看到现场观众爆满,在这么多听众面前献唱是她表演生涯的第一次,她心里既兴奋,却也很紧张。面对座无虚席的场面,她心跳加剧,手心冒汗,想到万一在舞台上一紧张忘了歌词,岂不是很糗?在这么多听众面前出丑会有多难堪呀!她开始怯场,想要打退堂鼓。

        这时,一位前辈走过来,将一卷纸塞在她的手中,轻拍着她的肩膀对她说:别担心,这里面写着你要唱的歌词,真的忘了,只要打开来看不就行了?有什么好怕的?

        握着那卷歌词,她有备无患,心里踏实得多。前辈塞给她的歌词和在她肩上轻轻一拍壮了她的胆,拍掉了心里无谓的担忧,这一晚,她在台上发挥得很好。

        走进后台,她连忙向前辈道谢。前辈客气地回答道:“是你自己战胜自己,何需谢我?”歌手扬一扬手中的歌词,感恩前辈道:“幸亏有您帮我准备了歌词,我在台上才不愁忘了歌词会出丑。”前辈调皮地眨眨眼,反问她:“歌词?什么歌词啊?我何曾帮你备了歌词?那只不过是一卷白纸而已。”歌手打开那卷纸,果然是无字天书,上面一个字都没有!

        歌手还是向前辈道谢----是他用那卷纸奠下她的自信心,让她有所持而没有恐慌,成功地举办了那场演唱会。从那时起,再大的场面都吓不倒她。凭着握在手中的自信,她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一场激励讲座会的比喻故事)

温馨提示:

        自信心虽然无形无色,却有一股莫大的推动力。女歌手相信握在手中的歌词会帮她解除忘记歌词的窘境,消除了莫须有的顾虑,她信心满满地献唱,把歌艺发挥得淋漓尽致,取得空前的成功。再由这一次的成功奠下对自己的自信,此后再大的场面都不会再怯场。这一则一卷白纸创造的奇迹给我们的启示是:用自信心启发学习效果的力量无可限量。

        无论是教课或启发做人的道理,我们常见的是对出错的人不是责备就是冷嘲热讽。殊不知这些尖酸刻薄的话只能扼杀出错者的兴趣与志趣 ,于事无补,杀伤力有余,远不如改以勉励的话增加他的信心,借信心的力道再辗转推动,引导他逐步上轨道。

 

 

Sunday, December 11, 2016

争一口气


        有个老人,常为鸡毛蒜皮小事而大发脾气。有谁稍忽略他,他为争一口气而气呼呼,怪人家不懂得尊贤敬老;家人煮的饭菜不合他的口味,他为争在家里的地位也大发脾气,怨家人太现实,他一失去赚钱的本事就不再体贴他;桌子椅子挡了他的路,他也对着没有生命的家具破口大骂,说它们势利眼,只会欺负老弱;甚至他自己该做的事没做好,他也气得捶胸顿足,骂自己不争气,才会被人看轻,早死早好。总之,他天天都在发脾气,在骂人,家里因而乌烟瘴气,家人都不快乐。

        他听说山上寺庙里有一位高僧能帮助人解除烦恼,为了纾解情绪的困扰,好让自己心境安宁,他到山上向高僧求教。高僧耐心地聆听老人发脾气的原因与经过,什么话都没说,只把他领他到一间禅房,碰一声把门从外面锁上,转身离去。

        老人见高僧并没有提供纾解他心中那股气的良方,还把他关在禅房里,太岂有此理,气得破口大骂。力竭声嘶地骂了半天,没有人理他,他没了力气,从大声骂转为小声哀求。哀求了半天,还是不见回应,他累得沉默下来。

        这时,听到高僧在门外问他:“还生气吗?”老人恨恨地说:“当然生气啦!”高僧问:“生谁的气?”“我生气我自己怎么这么笨?自讨苦吃,到这个鬼地方来受罪?”高僧说:“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怎么能求得到心境安宁呢?”说完,又转身离去。

        高僧再次回来问他还在生气吗?老人说:“不生气了。”“为什么”老人无奈地回答:“气也没用啊。”高僧二话不说,又转身离去。

        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开门进去,老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生气。”高僧笑着说:“你还知道值得不值得,看来你的心里还有气根。”

        老人听不懂,问高僧什么是气根?高僧拿起桌上的茶,洒在地上。老人看了,顿时领悟。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网络上的佛教故事)

温馨提示:

       众生之所以会有烦恼;人之所以会生气,全在一个字。事业心重的人为争做领头羊而与同业斗心眼儿;员工们为搏上位而耍手段,斗心机;考生为争独占鳌头而绞脑汁;帅哥美女为争宠而明争暗斗,为压群芳不惜使尽浑身解数;就算无知小儿也会为争美食玩物而撒娇耍赖。从老到幼,只要是有争强霸势之心的人,谁不都在为争一口气而钻钻营营?

        俗语说:佛争一柱香,人争一口气。其实,这句话有待斟酌。佛是觉者,已无所求,怎会在乎一炷香?何须争一柱香?看透世间情的人,视世间权势名利如镜中花水中月,怎会为争权夺利而争一口气?

        故事里,高僧把茶洒在地上,茶水瞬息间就与泥土化成一体,不再留痕迹,不就在告诉我们:一天尘缘尽了,尘归尘,土归土,就算你争得再多,水渗入土,万般带不去,何曾留痕迹?有识之士体悟得到当空着双手上路时,眼看生前辛辛苦苦争来的名誉地位财富尽留身后,还屑为与人争一日之长短而气坏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