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8, 2019

语言就像钉子


        身口意三业中,众生最常犯的要算是口业。最常见的是有人为了发泄心中的怒气,伤人的话随口而出;也有人为了显才华,耍文采,用辛辣文辞调侃人为乐;无行的政棍嚼舌根捏造新闻诬蔑敌对党;更有那吃太饱没事做的三姑六婆用搬弄是非为枯燥的生活添油加醋而造口业,生活上难以避免的人我是非也是促成造口业的机缘。

        网络上《佛教哲理故事》有则故事《语言就像钉子》,讲的就是口业的恶果。

        有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青年,美中不足的是他对人讲话的语气总带着蛮强的语气,态度也欠礼貌。父母劝他,他不听;朋友批评他,他不理;师长纠正他,他低头不出声,却依然我行我素。

        讲话得罪人时,他不当一回事,耸耸肩,说:“Ah!有什么大不了?只是难听一点儿罢了,又不伤你一根毛发。”

        有一次,村里来了一位禅师,那青年对禅师说了不尊敬的话,村人责备他不应该对禅师无礼。他满不在乎地说:“有什么大不了?我只需向他道歉,不就没事了?何必大惊小怪?”

        禅师听了,微笑着对那青年说要讲则故事给他听。众人期待听禅师的故事,围坐一地。禅师说:有个猎人在山上遇到一只走失了妈妈的小狗熊,他见小狗熊很慌张,便把它带回家,小心翼翼地照顾它。

        几年后,小狗熊长大成为大狗熊,他和猎人一家人相处得很融洽。一天,大狗熊把邻居的玉米田糟蹋得一塌糊涂。邻人上门告状,猎人觉得很难堪、生气也很没面子。他拿起棍子狠狠地打狗熊,一边打,一边骂道,“畜生始终是畜生,算我白养你了!”打完,骂完,还把狗熊赶出门。

        第二天,气消了,开始思念狗熊。但是,狗熊已离去,他到处找都找不到,心里很后悔。

一天,  猎人入山打猎,冷不防一只猛虎扑到他前面。距离太近,弓箭已派不上用场。猎 人只好闭上眼睛,坐以待毙。突然,他听到搏斗的声音,睁开眼睛一看,原来狗熊回来救他,把老虎赶走了。他高兴地跑上前,抱住狗熊,抚摸着它,就像狗熊还小时一样。回想起上一回不愉快的事,他向狗熊道歉。他摸着被他用棍子打的熊头与熊背,问它:“上次我打你,还痛吗?”狗熊回答道:“皮肉早就不痛了,不过,你讲的那些话,让我还是很痛、很痛。”说完,狗熊头也不回,跑回山上。

        故事讲完了,在场的人都感叹原来口业会造成这么大的伤害,一句“畜生始终是畜生“竟然切断了一段善因缘,只是,那个说话不经大脑的青年依然不以为然。禅师从口袋里拿出几枚钉子,对冥顽不灵的青年说:“把这些钉子钉在树身上。”青年照禅师的吩咐,三两下,就把那几枚钉子牢牢地钉入树干。

        钉完钉子,青年回到禅师身边,还没坐下,禅师就拿出拔钉工具,叫他把钉子都拔出来。钉钉容易拔钉难,青年大费周章,折腾了半天,好不容易才把钉子都拔出来。

        这时,禅师走到青年身边,指着树干上钉子留下的痕迹说:“钉子是拔出来了,但是,你可看到树干上钉子留下的痕迹?这像不像故事里的狗熊一样,棍子打的痛消失了,但是,猎人说过的话所造成的伤害却终生难忘?”

        伤人的话虽然无形无影,但是,听者心中的伤害却永远难消除。青年这才体悟到口业造成的伤害有多大,诚心诚意地感谢禅师的教导。

        对人不满、责备、嫉妒才会出恶言伤害、奚落、责备。如果你能平心静气想远一点,今天对这个人的不满、责备、嫉妒,过了一段时期,你就再也气不起来,就会后悔自己当时太冲动,好像猎人一样,后悔当初为什么讲话不留情。

        从猎人身上,我们学到讲话留三分,三思而后言。聪明的你,更应该学到当你不能确定你看到的是真相还是假相时,或你是不是有权插手管这件事时,请你别充当正义之神,用责备、讽刺、难听的话去替天行道。遇到想要出面打抱不平时,请先冷静地问你自己是谁?这件事轮得到你管吗?你凭什么责备与你无关的人与事,冒着造口业的险去讲难听的话,值得吗?

        有效的方法是看到有人做了犯规的事,将它当成教材,警惕自己,不要踏上那个动辄出口伤人的青年的后尘。


Saturday, April 27, 2019

轻轻松松做个快乐学佛人《寻求善知识》


        在周日佛学班,最大的收获是有机会接触善知识。善知识就是教导我们远离恶法,修行善法的贵人。不论身在何处,你何曾看到有谁的脸上写着“善知识”三个字?没有!因为善知识不挂在嘴上或脸上。引导人离恶修善不只是说来听听,或写给你看看而已,善知识用身体力行的身教引导你。

        四出寻求善知识的典型人物,首推善财童子。他遵从师命,先后向52位善知识学习,像他这么广学多闻的修行人,没有人能比得上他!

        善财童子就是观世音菩萨像里站在菩萨身边那对童男女中的男童,是华严会上的著名人物。(童女则是娑竭罗龙王的女儿,也称为龙女)。

        善财童子是福城中一位长者的儿子,文殊菩萨住福城时,善财童子是福城500童子中之一。他出生时,家里涌现许多奇珍财宝,所以取名为善财,但他却视财宝如粪土,只发心立愿要修行,终于成为菩萨。

         他最初从文殊菩萨处发菩提心,尊师命向南而行,向高人学习,先后向菩萨、佛母、比丘…..52位善知识参访请教,并且依教奉行。最后,在菩陀迦洛山,拜谒观世音菩萨,得到教化,而示现成菩萨。善财童子可说是虚心求法、广学多闻的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善财童子参访的老师并不都是大菩萨或大修行者,他最大的成就在于无论处顺境或逆境,无论与人接触是善缘或恶缘,他都把对方看成是来成就他的善知识,这才是我们要向他学习的重点!

         在生活中,我们没有可能一生只遇到善良的人,偶尔会有人来伤害我们、设法陷害我们,这时,如果我们能学善财童子,把逆境里的恶缘视为是来成就我们的善知识,不但不会怨天尤人,还会感恩他给我们的磨练。

         善财童子还有一件有趣的际遇,一天,文殊菩萨叫善财童子上山采药。他上山一看,漫山遍野无不都是药。他不知要从何下手,空着手回去见文殊菩萨,把情形告诉他。

         文殊菩萨叫他“是药的,就采来“,善财童子回到山上,采了一根草交给菩萨。文殊菩萨举起那根草,告诉众人:“此药能杀人,也能救活人----百千法门都是药!”

        《药草喻》说明了人在起心动念之前,天地万物无好坏之分,念头一转,认为它是好的,它就是好;认为它是恶的,它就是恶,所以,摒除主观与执着很重要。

          善财童子也在参拜观世音菩萨,祈求菩萨教诲、助他道缘、开他慧眼时,见证了众生根性不同,该以什么身得度,佛就以什么身度之。从观世音菩萨现鬼王身解救饿鬼,教我们以不能执著于表相;也教会我们千万不要轻视一般人眼中行为卑鄙的人,你怎么确定他不是菩萨在火中生莲花,其实是在度人?




     

Friday, April 19, 2019

老鼠分乳酪


        《心经》教我们“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就是教我们不要执著于外境与表相。能成功地用这种心态处世,人才能随缘自在,快乐逍遥。

        众生最感到痛苦的是总觉得环境对自己不公平:子女总觉得父母疼其他兄弟姐妹多一点而觉得委屈;学生觉得老师偏爱其他的同学而不满;甚至有人认为老天不公平,让其他人的品质外貌比自己优秀。心理一不平衡,心中自然油然升起委屈、不满、忿怒……等负面的情绪。

        于是,贪得无厌的子女心中,父母永远对他们不公平,给得再多是理所当然,稍微有偏差时则怪父母偏心,他们不会有满足的一天;学生视考试成绩好是他天资高又肯努力的成果,一旦考得不理想,就怪老师没教好,对他不公平;不懂理财,生活陷于贫困的百姓怪政府种族歧视、没有扶持弱势的他,对他欠公平。

        《老鼠分乳酪》叙述两只老鼠看到主人把刚买回来的乳酪放在桌上,便爬上桌去偷。乳酪太大块,两只老鼠,一胖一瘦,力量不均,用尽吃奶之力,仍然抬不动。于是,瘦老鼠躺在地上,四条腿抱住乳酪;由胖老鼠咬住它的尾巴,拖回老鼠洞。

         乳酪太大块,老鼠洞口太小,没法拖进去,只好再去偷一把刀来切。为了公平起见,它们量了再量,终于把乳酪切成一分一厘都不差的两块。两只老鼠各分得一大块,皆大欢喜。

        快乐的心情一瞬间就消失了,胖老鼠看了看瘦老鼠手中的乳酪,大声喊道:“欸,怎么你的乳酪比我的大块?不行!这样对我不公平!”胖老鼠坚持要换,瘦老鼠只好与它交换。才换过乳酪,不对!不对!瘦老鼠手中的乳酪看起来还是比胖老鼠手中的大,这对它不公平。就这样一换再换,瘦老鼠被闹得不耐烦。再闹下去,主人回来就会两败俱伤,瘦老鼠叫胖老鼠去请一位公证人公平分乳酪。

        这时,刚好有一只猴子探头进来,看看屋里可有食物?胖老鼠就请他来帮忙分乳酪。狡猾的猴子听到胖老鼠呱呱大叫,说瘦猴子的乳酪比较大块,把瘦老鼠手中的乳酪拿过来,装模做样地掂一掂,呣一声,就狠狠地咬了一大口。

        经过这一咬,瘦老鼠的乳酪很明显地小得多了,它自然不服气,说这样对它不公平。为了公平,猴子在胖老鼠的乳酪上咬了两口。就这样地这边咬一口,那边咬两口,乳酪很快就被猴子吃光了。两只老鼠冒着生命的危险偷乳酪,再辛辛苦苦拖回洞,却因为斤斤计较,怕吃亏,结果,乳酪还没带进大门,双双连一点一滴都还没尝到,便被猴子吃光了!这就是爱比较、爱计较的后果!

        这故事教我们:爱比较,

                                      爱计较、

                                       怕吃亏,最后因为执著于色声香味触法而吃了大亏!


Saturday, April 13, 2019

轻轻松松做个快乐学佛人《鬼神护法的故事》

        不论你承认不承认,大人小孩的心里都怕鬼,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越是怕鬼的人,越爱听鬼的故事;却也有人坚持鬼神的故事散播迷信,蛊惑人心,其实,不管哪种性质的故事,只要带有教育性,都值得一听。中国名著《聊斋志异》讲的就是狐仙野鬼的故事、《西游记》就有牛魔王、白骨精等非人的角色,但是这些故事都在警惕世人,不都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都值得一读吗?
        学生想换一换口味,要求我讲鬼怪的故事。我从《佛教故事大全》中选出《鬼神护法的故事》提示他们责任的价值。就算是佛门中人,如果不知自重,也会让下三道的鬼神看轻,不惜为护法而冒犯他们。
        故事发生在公元1945年春天,虚云老和尚从云门禅寺到南华传戒。禅寺里住在同一个寮房的古根与传真两位师父一见方丈不在,第二天大早,禅师们都到佛堂做早课,他俩却赖在床上。古根师父说他身体不舒服;传真师父却说难得方丈不在,想偷懒一次。两人正要倒头躺下,突然,寮房的木门自己打开,一阵寒风呼一声吹进房里,风中隐隐约约有个黑影飘进来。    两个师父被寒风吹得毛骨悚然,更被那黑影吓得睡意全消。那黑影现形,竟然是个大头鬼:它的头比身体大、手比头大、两颗眼珠圆滚滚、满脸皱纹、头发拖到地上、长长的牙齿向外勾。
        鬼怪一进门,伸出大大的手,抓起传真师父,狠狠地摔在地上,指着他训诫道:“菩萨开道场,成就你们修行,你们竟然偷懒不上佛殿念经。该打!”说完,噼噼啪啪打传真师父的屁股,痛得他叫不出声。装病的古根师父虽然没有挨打,却早已怕得屁滚尿流,一面拿凳子用尽吃奶之力敲打床板;一面喊救命,说有鬼打人。
        佛殿里的师父们听说寺里闹鬼,都赶到寮房来,那鬼怪才飘然消失。 大家七手八脚扶起传真师父,只见他的屁股被打得又黑又紫,医了一个多月才复原。 两位师父都不敢住进闹鬼的寮房。
        寺里的道铭师父是军人出身,仗着身怀武功,精于拳法,自告奋勇,带把粗铁棍住进那间寮房。半夜里,寮房的门又自动开了,那鬼怪随着寒风飘进房。道铭机警地跳起身,伸手要拿放在枕边的铁棍,但是,全身像被绳子牢牢地捆绑,一动也不能动。
        鬼怪指着他,责备道:“你是佛门弟子,本来应该除去爱打架的习气,今天暂且不打你,如果不悔改,我会再来惩罚你!”鬼怪一离去,道铭师父的手脚才能动,他冲出房门喊救命,说鬼又来了!
        寺庙里的师父们见雄赳赳,气昂昂的军人师父都喊救命,可见这鬼必然很厉害,都提着木棍来救人。来到寮房前,只见道铭师父怕得全身软绵绵,站也站不起来,说话也颠三倒四,连忙煮红糖姜汤给他压惊。
        那年四月,虚云老和尚回寺庙,徒弟们连忙向他报告寺庙闹鬼的事。当天晚上,虚云老和尚禅坐,看见一个穿着青袍白衣的老翁来到跟前,恭敬地向虚云老和尚说:“ 弟子住在山后已有几百年了,大师父您到南华传戒时,弟子也刚好不在,孙辈们不知好歹,到贵寺来扰乱,弟子已责罚他们了,今天特地来向大师父您道歉、谢罪。”
        虚云老和尚说:“你我不相同类,彼此能相安相处,不要再出现扰乱人就行了。”那位老翁告辞而去,从那时起,就不再有这一类的事了。
         这则事记录在《虚云老和尚的足迹》,应该是真有其事,不是虚构。
         佛道与鬼怪殊途,鬼怪原本是下三道。但是佛门中人若行为不当,不尽分内的责任,鬼神都胆敢越界欺负他,这则故事告诉世人不尽责的人其实是在自降身份,是最大的输家!




Tuesday, April 9, 2019

轻轻松松做个快乐学佛人《行善才能得福报》


与年轻人谈他们的志愿,有人谦虚恭谨,却也有人把人生目标定得高不可攀。

水往低流,人向高攀,有远大的志向原是件好事,何况妈妈常警惕我们说“牛的前景有可料,人的前途难以预料”,就算心里不以为然,我也不曾对人品并不怎样,能力也不出众,却妄想站在高峰当指挥的青年泼冷水。但也不能让他盲冲瞎撞,所以借故事让他知道领导除了智慧,更该有的道德修养。

有一位很有名的风水师,无论是替人找能庇荫后代的坟地或是庇护家人诸事吉祥,子孙升官发财的家宅都很精准。

有一天,他的儿子对他说:“爸,您身为真材实料的风水师,请您看坟买物业的人,无不都升官发达,但是自己家人没有一个出人头地,更谈不到当官。爸,我看您还是先整好自己家的风水吧。”

风水师算了算,说:“明天午时就是良辰吉时。你们三兄弟到爷爷的坟上去拜祭,拜完后,把我准备的镇物分别埋在东、南、西、北四方,不出几年,家里必然有人当官。不过要紧记住镇物埋下后,直直走回家,不可以说一句丧气的话。“

第二天午时,三兄弟按照父亲的吩咐上爷爷的坟拜祭、埋镇物,头也不回地往回家路上走,谁知回家路上,迎面有个乞丐走来,向他们乞讨。老大见乞丐阻挡了他们回家的路,心里有气,恶向胆边生,竟然一脚踢开乞丐,还破口大骂道:“真倒霉,竟然遇到个该死的乞丐!“三兄弟不理被踢得飞滚到路边的乞丐,头也不回地回家。

回家后,爸爸问起一切可有照着办?路上可有遇到任何人?可有说过不吉利的话?“知道大儿子不但踢了乞丐,还恶言恶语责骂他,摇摇头说:“唉,你们注定没有当官的命,就算我精通命理,也没法违背天意,我真的帮不上忙。”

据风水大师说,途中遇到的乞丐原来是爷爷的灵魂来考验他们。孙子对爷爷如此无礼,哪会有当官的福分?死了多年的爷爷还能化身为乞丐来考验孙子,真会有这么一件事吗?或者只是风水师在胡扯瞎说?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则故事带来的道德意义是不肯修身口意三业是祸不是福。

对一个乞丐没有怜悯的心,不肯施舍还破口大骂,造的是口业;不肯施舍,还把乞丐踢得飞跌在地上,他凭的是什么?其实,他无知地造了身业;  无能无德却痴心妄想要当官,为急着达成愿望不理乞丐生死,是身业也是意业。

身口意三业不修,就算让他当官,那会是怎么样的官呢?能依正道而行吗?受他管辖的百姓会幸福吗?待行差踏错,落得引火焚身的下场,百姓也受苛政所苦时才来“早知今日,悔不当初”,极有可能已找不到回头路,要付出的代价难以估计。

古今中外,常见不循正道而行的贪官污吏毁了自身幸福、国家前途、甚至付出生命代价的实例。风水师的儿子没有当官的命,当不成官是福不是祸,懂得自量,该当庆幸。更希望天下所有“风水师的儿子”都引以为鉴。

  


Saturday, March 23, 2019

轻轻松松做个快乐学佛人《万般烦恼皆因心动》


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始创人杏林子从信仰中体验到生命的价值与尊严,虽然一生受病苦折磨,却仍乐观与积极。讲到人生,杏林子说:“人在活着的时候,疑虑牵挂着死;死的时候,又眷眷恋栈着生。无怪乎有太多人一生都活得不安然,活得好累。“

佛教徒也常常感叹着娑婆世界里,人人都有困扰与烦恼,只是程度上有差别而已。欲望越多的人,困扰、烦恼、痛苦也越多。辅导学生时,我告诉她们,这世界上只有3种人没有烦恼:第一种是功夫已经登峰造极的修行人、第二种是白痴、第三种是失智的病人。

白痴是先天性的智障,严重的智力低,甚至不会思考,不会用语言表情达意。失智则是后天性的病情。病人失去思考能力,病情严重的,不但有语言障碍,甚至不能辨认身边的人。这两种人都很不幸,很值得同情。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减少烦恼,去向他们学习。要断烦恼,我们得向修行人学习。

修行功夫登峰造极的修行人彻底体悟到“凡一切相,皆是虚妄”,他们看透了世间一切都是“如梦、如幻”,都是镜中花,水中月。他们明白世事如长江水,后浪推前浪,就算你有多高深的学问与知识,当时代的脚步向前挪,你的就落伍了;财富地位是身外物,也有流失、旁落的一天;觉悟人世间的无常,万般都不可靠,所以他们把目标设在追求究竟圆满的境界。

这种超逸的境界不是一般凡夫俗子所能达到,在人生起步的阶段,要减少烦恼,需先从生活步伐与思维配合社会模型做起。做学生时,活得像个学生,守家规、校规、把书读好;踏入社会时,活得像上班族,奉公守法、不欺不骗。心里时时记住8个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这样择善而固执,心境如如不动,万般烦恼就无从生起。不必执着地为世间的喜乐而斗心机、耍手段。该做的事,尽心尽力去做,能得多少成就,就接受多少成就。就算失败了,你已尽力而为,问心无愧,已经心安理得,烦恼相应地大大减少。

唐朝马祖道一法师一生提倡“即心即佛”。他的弟子法常从这句话而契入悟机。法常彻悟后隐居大梅山。

一天,马祖禅师派侍者去试探法常,对他说:“法常,你领悟了老师的”即心即佛“,但是,最近老师却说”非心非佛“。你有何说呢?”

法常听了,不为所动,肯确地说:“别的我不管,我仍是”即心即佛“。

马祖禅师听了侍者的报告,欣然颔首道:“梅子成熟了!”

法常悟了“即心即佛”的道理,就稳坐泰山,即使老师有180度转变,他仍抱着“竹影扫阶尘不变”的态度,不随便改变,这就是择善而固执。

心一动,世间万物跟着动,永无休止,难免随波逐流;心一静,生活中一切都归平静,不管世间如何差别动乱,在悟道的人眼里,千差万别都回归平等,一切动乱颠倒亦归于寂静,是以修行有成就的人没烦恼!






Monday, March 18, 2019

轻轻松松做个快乐学佛人《明天的叶子不会在今天落下》


        有位怕输的妈妈,女儿还不到2岁就送到幼儿班去学认字及基本算术。她平日里对女儿还算慈祥,对她的功课却采取虎妈训练法,女儿认得一个字母有奖赏;认不出指定的字母就严厉责罚。她常常向朋友炫耀女儿是语文与算术天才,年纪小小,这两科的功夫就比同龄的孩子强得多。

        我劝她一切循序渐进比较好。孩子都有享受童年的权利,要教他们认字,可以通过游戏教学,不能用处罚与利诱。认不出字就严厉处罚会让小孩把学习当苦差,让他们长大后见书如见虎;物质奖赏也会模糊了小孩学习的目标,养成他们为奖赏而学习的错误观念

       就我在教学生涯中所见,正式上学之前已熟识基本字母及加减乘除法对孩子弊多于利。除非他们有幸能上特殊安排的班级,否则他们正式上课时,老师所教的,他们早已学过,上课时觉得闷,同学们聚精会神学习,他们却觉得无聊。这时他们就会把精力发泄在捣乱班上的秩序,最终沦为问题学生。

       见我不懂得赏识她的超级管教法,只一味劝她不该剥夺女儿的童年乐趣,也别破坏了孩子学习的程序,那位自认为超标准的妈妈认为我在泼冷水,她很不以为然,撇一撇嘴走开了。失去对这位操之过急的妈妈讲《明天的叶子不会在今天落下》的机缘,我很无奈,却只能随缘。

        一位负责打扫寺庙的小沙弥常常为秋天的落叶而烦恼,只要秋风一吹,枯黄的叶子就纷纷飘下,已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庭院又见落叶满地,不得不又冒着刺骨寒风再扫一遍。小沙弥为了找不到一劳永逸的方法而苦恼。

        他的师兄建议说“你在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撼树枝,将枯黄的叶子都摇下来,就不再有落叶了。”小沙弥觉得师兄说得有理,第二天早上要扫落叶之前,先使劲地摇撼庭院里的树枝,枯黄的叶子 果然都被抖得落了一地。他把刚被抖落的黄叶与落叶一起扫,虽然扫得很吃力,想到今晚秋风再吹,不再有落叶掉下,他已胜了一招,仍然很开心。

        秋风飒飒地吹,小沙弥想到秋风没法再给他添麻烦,神气地用胜利者的表情走到庭院,要向秋风展威风。谁知依然是落叶满地,他不由得愣住了,枯黄的叶子不都已掉光了吗?这些落叶从哪来?他搔破头皮也想不到答案!

        老和尚见他脸上满脸问号,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傻孩子,无论你怎样努力,明天的叶子都不会在今天落下。”

        生活里固然有许多等待我们解决的问题,但是,问题还没出现之前,就先下手迎战,就像还没见到敌人的影子就先舞刀舞剑迎向假想敌的唐吉诃德,结果被风车打得遍体鳞伤,被牧童用石头打肿了脸、打掉了牙。

        要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必须脚踏实地,面对一件,解决一件,不能凭空虚拟可能到来的烦恼,就绷紧神经,对着无形无影的空气叫阵摆擂台。你想象会发生的事极有可能根本不会出现,那你不是神经兮兮白忙一场,徒然给自己添麻烦?

Monday, March 11, 2019

轻轻松松做个快乐学佛人--老萤火虫最后的光荧


  慈悲是佛教的基本理念。一般人对慈悲心有很大的误解,以为慈悲是一味的慈爱,忍让。

  记得1990年,我在菩提国民型中学担任训导主任。Form 5的学生以SPM考试没有考公民科,要求校中年终考试也不必考公民科。校长不允许,学生竟然罢考公民。我一听到监考老师报告,马上到Form 5的班向学生解释罢考的严重后果。我再三强调:罢考的学生将面对记大过的惩罚。学长如果参加罢考,就会被撤职。学生一意孤行,结果考完后,召五班毕业考生到礼堂,宣布每人记一个大过。学长的职务被取消。这时,学生才意识到事态严重。

  第二天,全槟大轰动:各报以大标题报导这则新闻 ;Form 5学生的家长都到学校来:不是因女儿罢考抵触校规,来向校方道歉、求情,而是来势汹汹,指责学校断送学生前途;毁了他们升大学的机会;封了他们申请奖学金的门路。

  身为训导主任,我费尽唇舌向家长及记者解释:我说学生就像我们的子女,我保证学校绝对不会误了她们的前途。但是孩子做错事,就必须学会担当,才不会恣纵她们在未来的路上放肆地一错再错。求学时罢考的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警惕与惩罚,走进社会后,他们一有不满便会罢工,造成社会的困扰,那时教育的失败。

  学长的父母说他们的女儿为学校服务,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今毕业在即,却被褫夺了学长的荣誉,太令人失望。我告诉他们:学长受委任时,是在礼堂里宣誓就职,虽然不是刻意安排,但是她们确实是在佛陀像前宣誓要帮助学校维持校规,要立好榜样。如今,身为学长,非但没有劝阻学生罢考,自己还是罢考生,她们有没有维持校规?她们立的是什么好榜样?

  记者为了把新闻炒得又香又辣;家长为了关心女儿的前途,他们只有感性,不再从理性的观点看人看事。他们一致认为给Form 5的学生记大过就是不对。没有人问我记了过怎样保证不会误了学生的前途。

  见训导处坚决不取消大过,有好多家长改道去见学校董事长的儿子。他是学校董事之一,也是当时槟城的首席部长许子根博士。家长持的理由是菩提中学是佛教学校,应该持有佛陀的慈悲心,不能对学生不仁慈。他们要求首席部长出面摆平。许首长一听学生罢考的是公民科,作为首席部长,要他帮忙不要公民意识的学生脱罪,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首席部长拒绝撑腰,董事长许平等局绅也不愿干涉校政,记大过已成定局。每个考生记大过之后,我才带领5班学生,每班一天,轮流在休息节及放学后留在礼堂卖雪糕,筹钱充贫穷学生会考基金,每个人立个大功。在功过相抵制度之下,学生用大功抵大过,每个人的个人资料中完全没有大过的影子。

  事情圆满解决了,我却有很深的感触:我希望通过这件事,让大家明白,慈悲不是无理的忍让。没有理性的慈悲就是不慈悲。试想学生没学会人人有责任维持社会成规,长大后为发泄心中不满,随性罢工罢课而遭殃,那时他们会反过来怪师长没有在他们脚步失准头时纠正他们而埋怨;师长也会在他们惹祸时自责。 我也很感慨今日的家长太放纵子女。女儿罢考,不愿让学校教导纠正她们;女儿长大后,罢行政、罢法律而祸,这种父母仍然会把指头指向别人。总之,就是千错万错都是别人错。直到子女放纵成性,罢到年老父母的头上,他们就会叫苦连天了。

  在国泰民安的社会,慈悲成了一种品牌。没有侵犯自我的尊严与利益时,不论是不是佛教徒,都挂上慈悲的面具。口口声声说对人要慈悲,一副菩萨心肠的模样。所以,要真正辨认出一个人是不是真慈悲,你得在他的利益被侵犯时,看他是不是马上扯下假面具,马上恶言相向,出口成脏(肮脏的脏),甚至动手打人。这种人,不管谁对谁错,在他眼中,只看到人家冒犯他。经文中说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讲的就是这一般众生的本性。另一种人总认为人要有骨气,不能吃亏,柔软忍让会被人欺负。

  檀香寺佛学班有个儿童班的学生,在佛学教育之下,性格温顺。就算父母错怪了他,他依然轻声细语,合掌说声阿弥陀佛。他的父母都是有学问的专业人士,在工厂任高职。看到儿子的表现,非常不满。他爸爸认为儿子这么软弱的性格不适合在弱肉强食的社会做人上人。他怪佛教教育教出来的孩子只配做别人的垫脚石,所以他改而送孩子到其他幼儿园。幼儿园的学费比较贵,令他心有不甘,常常发牢骚,怪檀香寺,也怪幼儿园。他要的是个收费低廉,又能把他的儿子教成强权的人。这个父亲很可怜,他没有正知正见。他不要奉公守法,善良的儿子。要的是贪婪又很会抢的儿子,这种父亲只配养野狼。虽然这父亲口口声声说他对儿子慈悲,希望儿子出人头地。

  看看今日的世界,许多贪婪会抢的人,他们的下场是多么可悲!打架鸡的下场往往死在斗鸡场里敌人的喙与爪之下。培养出一个为营造自己的地位,不惜踏在别人头上去霸占高峰的孩子,表面上看,好像成功,殊不知被踏,被压制的人一走开,他就会从上跌下,爬得越高,跌得越重。

        《死海与加利利海》

  约旦河(River Jordan)从叙利亚境内的赫尔蒙山向南流,经过以色列、巴勒斯坦及约旦的边界。死海(Dead Sea)和加利利海(Sea of Galilee)的水都来自约旦河。它们拥有相同的先天组成成分。用人类的话说,它们的DNA是相同的。死海没有出海口,只能封闭流动,累积了过多养分,富含大量的矿物。死海的水因盐水密度高,鱼类无法生存,海里的人都能漂浮水面。死海接受了约旦河水,却一滴都不肯施舍出去,所以死海水里没有游动的鱼,沿岸没有飘舞的树,没有鸟鸣,没有游人的欢笑声,人及飞禽走兽都不喝这里的水。

  加利利海是活的海水,水从约旦河流进来,从海口流出去,所以孕育丰富的生命。加利利海接纳约旦河水,也同时在付出,海水流动,人们在海边建房子,所有的生命都因为海的存在而多姿多彩。两种海代表两种人。檀香寺佛学班那个家长要他的孩子像死海,只许赢不肯输,他对孩子算是慈悲或残忍?

        《老萤火虫最后的光荧》

  秋天夜里,小萤火虫们提着小灯笼在林间飞上飞下,一闪一闪地,为其他昆虫照亮道路。老萤火虫坐在摇椅上闭目养神,往事一幕幕浮上心扉。它想到年轻时也在夜里提灯笼给过路的昆虫照路,替夜色添光彩。如今年老力衰,没法再献出光芒,不由得感慨万端。

  这时,它突然听到草丛间传来低泣声。老萤火虫飞去看个究竟。原来是一只迷路的小蜜蜂因为天色暗了,找不到回家的路,担心妈妈会焦急而哭了。老萤火虫点亮自己已经微弱的灯,一面牵着蜜蜂的手,一面安慰它;一面照着蜜蜂的指示带它飞回家。

  送小蜜蜂回家后,老萤火虫飞回自己的家。它的灯笼越来越微弱,最后熄灭了。它在黑暗中摸索,一面想着能用仅剩的光帮小蜜蜂回家,自己这一生已经很值得了。

  正当它以为自己将死在外时,突然眼前一片小灯笼向它靠拢。接着一片清脆的声音传进耳中:爷爷,您送小蜜蜂回家,我们现在来送您老人家回家。

  幸福的泪珠顿时夺眶而出,滑过脸宠,老怀告慰 ......

  明知自己已经衰老虚弱,老萤火虫一见到小蜜蜂有难,就义不容辞地伸出援手,这就是慈悲!用尽余力照亮小蜜蜂回家的路,透支了体力而缩短了自己的寿命,这就是慈悲!老萤火虫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义举不只赢得子孙的爱戴与尊重,也用身教启动了子孙们孝心与奉献的精神。这种壮烈的精神是冷酷、现实的社会急需的养分。

  两则真人真事和一则虚拟的故事诠释出慈悲的义意:慈悲不是无理的忍让不争;为尽教育之道而受各方指责,看似吃亏,其实收获很大;为争儿子的利益,结果置儿子于狼虎之道,说是慈悲,实际上贻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