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9, 2011

从小处着眼

                                                         

        一个英国青年和一个犹太青年结伴一起出外找工作。

        有一天,在半路上,他们同时看到地上有一枚硬币。英国人看也不看一眼就走了过去;犹太人却珍而重之地弯下腰捡了起来。

        两个青年同时走进一家公司,发现这家公司的规模小、工作累、工资也比别家低。英国青年不屑一顾,掉头就走;犹太青年却高高兴兴地留了下来。

        两年之后,两个青年在街上相遇,犹太青年已做了老板;英国青年还吊儿郎当,仍然在寻找工作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小故事大道理全集》 雅瑟编著)

启示:
        英国青年好高骛远,他看到硬币面值不大,小规模的公司没有前途,认为这些都无法助他成大事,所以他不屑一顾。殊不知成功的大步必须从跨出的小步开始。不知金钱、经验、事业的成功都是从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积点滴之水,可以成江河;聚沙可以成塔的道理,是他不智之处。

        叫人感叹的是时下不少青年踏上了英国青年的后尘,他们一心要成大事,却不屑从小处做起;失败了不肯平心静气检讨,只知怨天尤人。这则故事可以做他们的借镜。

-------------------------寒梅

Thursday, November 3, 2011

论功行赏

                                       

        主人不堪老鼠到粮仓里偷吃粮食造成的损失,去买一只大花猫,叫它好好看管仓里的粮食,能捉到老鼠就给赏。

       第一天,大花猫捉来一只小老鼠,主人丢把鱼骨头给它,说:“大老鼠糟蹋的粮食多,小老鼠糟蹋的粮食少,捉十只小老鼠也比不上捉半只大老鼠的贡献大。论功行赏,你只配吃这个。”

        第二天,又有一只小老鼠来偷粮食。大花猫记取主人的“论功行赏”原则,认为抓小老鼠只能得到一把鱼骨头的赏赐,并不顶用,便把小老鼠养在粮囤上,直等到它吃得又肥又大的时候,大花猫才把它抓去见主人,对主人说:“这家伙吃掉了半囤子粮食啦!”

        主人见花猫竟有本事抓到比它本身还要大的老鼠,老鼠糟蹋的粮食又如此多,论功行赏,应当赏它两条大鲤鱼,还鼓励它说:“你的贡献太大啦,希望你抓更多这样的大老鼠。”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小故事大道理全集》  雅瑟编著)

启示:

        粮仓的主人食古不化,只知坚守着“论功行赏”的原则犒赏替他守粮仓的花猫。他一味凭老鼠的体积以及所糟蹋的粮食数量作为奖赏的标准,没去追究花猫怎么等老鼠糟蹋了半囤的粮食才下手抓它,以致让狡猾的花猫利用他的粮食养胖老鼠,再以此去换取更丰富的犒赏。他做了冤大头犹沾沾自喜,以为有幸养了一只能帮他灭鼠保粮的好帮手。

        这则故事说明了再好的原则也需要有精明的推手,才能收效。

--------------------------寒梅

Sunday, October 30, 2011

谁耍谁?

                                                           

        动物园里,大人指着笼里的猴子对他的儿子说:“这种动物叫做猴子,是专门供咱们人类开心的。”

        他的儿子问:“何以见得呢?”

        “不信你等着瞧吧。”大人一面说,一面从提包里掏出一颗花生,朝笼里大猴子的背后扔过去。只见大猴子急转身,用嘴接住花生,再用爪子从嘴里取花生,剥开吃掉,样子很滑稽。小孩看了笑起来,大人被逗得很开心,重复着从提包里取出一颗又一颗的花生,扔向大猴子的背后。大猴子故技重演。就这样,大人不断扔花生,大猴子不断接花生,直到一大包花生都扔完了,大人和他的儿子才兴尽离去。

        路上,儿子问他的爸爸:“你为什么将花生都扔到大猴子的背后呢?”

        大人得意地笑道:“我要猴子翻转身子接花生,来回折腾它才有意思呀!”

        儿子信服地说:“爸,您真行!”

        大人解释说:“猴子这种动物自以为聪明,其实它被咱们耍了还不知道,真可悲!”

        在动物园里,大猴子指着笼子外面的人对小猴子说:“这种动物叫做人,是专供咱们猴子开心的。”

       “何以见得呢?”小猴子问。

       不信你等着瞧。”这时,正好有个大人往笼子里朝大猴子的背后扔花生,大猴子急转身,用嘴接住花生,用爪取花生,剥开吃掉,样子很滑稽,逗乐了大人和他的儿子。于是,那个大人一颗又一颗地扔,一大包花生全都扔给了猴子。

        大人牵着小孩走后,小猴子问大猴子:“您为什么要转身用嘴去接花生呢?”

        大猴子得意地笑了,说:“如果我用爪去接,他们还肯继续扔吗?”

        小猴子信服地说:“妈,您真行!”

        大猴子又说:“人这种动物自以为挺聪明,其实是被咱们耍了,他们还不知道,真可悲!”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小故事大道理全集》  雅瑟编著)

启示:
        凡事都有多个角度的看法,一心要耍弄人的人在达到目的后,得意忘形,没从另一个角度看事情的真相,便洋洋得意,以为自己耍弄了人,他做梦也没想到其实自己在耍人时也已被人耍了。

        大人用花生为饵,耍得大猴子团团转。以折腾它转身接花生,显现滑稽相为乐,在他的心目中,他耍了猴子;反过来看,猴子只用转身接花生的表演就逗得万物之灵的人把一提包的花生都送入它的口中,人何尝不也被它所耍了?

        读了这则故事,人类在自以为耍了人时,且莫太得意,到底是谁耍了谁?还难说呢!

---------------------寒梅


Sunday, October 23, 2011

高姿态

                                                         

        高山里,虎大王要出远门,它把猴子叫来,说:“我出外的时候,山上的一切就交给你来掌管。”

        猴子平时在山上游荡惯了,每天不是到处攀爬,就是与其他猴子一起嬉戏,没一刻正经的样子,突然接过这项重大的使命,一时适应不来。但是虎大王的命令难违,它只好努力揣摩老虎威风凛凛的神态,模仿着老虎的一举一动,甚至学习提高嗓门发号施令,尽量让自己显得威严庄重。

        猴子不愧是聪明的动物,它不久就把虎大王的举止神态都学上手,举手投足,发号施令,威风不下于老虎,那副高姿态令昔日与它一起玩乐的猴子遇到它都敬重有加。看到山上的动物都诚惶诚恐地臣服于自己,猴子心里也很得意,觉得做大王真过瘾。

        过了不久,虎大王回来了,猴子打回原形做回平凡的猴子,这时它又开始苦恼,因为无论它怎样努力,都没法恢复从前做猴子时候的举止与神态。它走起路来依然是一副不可一世的大王架子,对其他猴子讲话颐指气使,所有旧日的玩伴都讨厌他这种德性,对它敬而远之,它懊恼极了!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小故事大道理全集》  雅瑟编著)

启示:
        众生的心态一经变质就难以打回原形。故事里的猴子被委托代虎大王统管森林里的群兽时,不得不摆出王者的风度,当它回复猴子的身份后,却甩不掉王者的神态与习气,使得它无法融入旧日的生活,落得被族群所遗弃,下场可悲。尽管它是被虎大王所迫而改变心性,是一名受害者,但是,它没法做回自己,不合身份的高姿态仍然叫同类厌恶它,唾弃它。

        在人类社会里,雄心勃勃的人一心求更上一层楼。遂了做人上人之愿后,有的人为了显示身份,说话的语气变了、处事的手法唯我独尊、对人的态度也不同了、神色姿态都变得高不可攀。这种人就像故事里为迎合兽王的身份改变自己的猴子,一旦情势改变,不得不打回原形,他们也会像猴子一样,寻不到来时路。

--------------------------寒梅

Thursday, October 20, 2011

机警的高僧

                                                            
        有一位高僧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得非常轰动。高僧对四众说:“常常持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随时有观世音菩萨护持,可以不被刀刃。”

        这话传到了昏聩皇帝的耳朵里,觉得很不是滋味。他认为世上只有自己手操生杀权,岂能让观世音菩萨所僭越?于是,他派人把高僧抓来,不加审问就将他关在大牢里,对他说:“你对信众说只要常常持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菩萨就会保佑信众不被刀刃 朕偏偏就不信邪! 如今朕关你七天,让你在这七天内好好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七天后朕要你人头落地,到时候看看你的观世音菩萨能不能来护持你不被刀刃。”说完,皇帝态度嚣张,语气轻蔑,狂笑着离去。

        七天后,高僧被押到刑场,皇帝亲自到来监斩。高僧面不改色地走上断头台。皇帝不放过羞辱他的机会,在行刑前问他:“你念了七天的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了吧?”

        高僧说:“没有,这七天里我改念陛下。”

        答案出乎皇帝的意料之外,他吃了一惊问:“朕叫你念观世音菩萨,你念朕做啥?”

        高僧说:“因为陛下就是观音菩萨呀!”

        皇帝一听呵呵大笑,立刻叫人放了高僧。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幽默自在乐身心》  赖淑惠著)

启示:
        从高僧面不改色步上断头台,看得出他早已置生死于度外。高僧心地慈悲,以度人为己任,只是,对态度嚣张,不可一世的人,不能以常理度,他必须用机智与幽默化解皇帝杀人的恶念头。

        皇帝自以为权力不下于观世音菩萨,他要利用高僧的生死挑战观世音菩萨的愿力,机警的高僧在生死交关时,还沉沉稳稳地口说好话,将他与家家户户敬仰的观世音菩萨划上等号,逗他一乐,免他造贡高我慢之业障,这就是高僧高明之处!

        高僧说他那七天里念的是皇帝的名号,巧妙地让皇帝卡在进退两难的地步。如果皇帝仍坚持要杀他,表示皇帝的名号保不了人命,远不如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好胜的皇帝必然不肯这么做,高僧在不动声色中助他不犯杀业,这就是高僧耍的高招!
-------------------------寒梅

Friday, October 7, 2011

无常

                                                      
          老禅师与弟子在烈日下赶路,走得上气不接下气。天气酷热,两人的喉咙像冒烟似的,干得难受。

          前不把村,后不着店,附近又没有水源,老禅师对弟子说:“我们刚才渡过那条小河的水清澈甘甜,你去盛些来解渴吧。”弟子奉命去取水,过了一会儿,他却空着手回来,禀告老禅师道:“小河那边有一批赶路的商人,他们的马在水里追逐,把整条河的水弄得又浊又脏,已不适合饮用了。不如再走两个时辰的路,到前面另一条小溪去取水吧。”

          老禅师皱了皱眉头,回答道:“我们现在渴得不行了,为什么还要花两个时辰去找水?我说你还是再回去一趟,取些水来解渴吧。”

          弟子心里有一万个不情愿,只是师命难违,他只能撅着嘴,照老禅师的吩咐回到那条小河边。令他大吃一惊的是才那一会儿工夫,河边的商人与马已走得无影无踪,小河恢复了清澈与平静,就像什么都不曾发生过一般。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小故事大智慧》 《意林》杂志社编)

提示:
          一条清澈的河流一经马儿的破坏便变得又脏又浊,马儿一离去,它又回复原有的清澈。这不正告诉我们世事无常,每一分每一秒都会因外在的因素而改变,好的境界不会永远完美,坏的境遇也有改善的时刻。

          很多人忌讳“无常”,其实,有了无常,处境穷困的人才有翻身的机会;无常也警惕顺境中的人必须自我检点,不能因为身居佳境而娇纵放逸。明白了清澈的小河随时会遭到商人马匹的骚扰而变得又浊又脏的道理,意会到幸福的家园何尝不也是如此?一场水灾火患、无情战火蹂躏、病患戕贼都足以破坏生活的安宁,所以,幸福圈中的人有必要居安思危,更有必要在享福时知福惜福;反过来,看到故事里又浊又脏的水也有还原为清澈平静的时刻,我们在人生路上遇到挫折时,就不至于绝望了。
----------------------寒梅

Wednesday, September 28, 2011

寻找完美

                                                 
        有一个做事认真,凡事不肯妥协的人,因为对人对事苛求完美,水至清则无鱼,事业虽然有成就,谈得来的朋友并不多,生活相当寂寞。立了业,却一直找不到能令他满意的女朋友而成不了家。

          有人给他介绍女朋友,约会几次后就没有下文;他也参加社团及电视台举办的相亲节目,一样的失望而归。寻寻觅觅几十年,从身强力壮直寻到步履蹒跚,从满头青丝直寻到两鬓斑白,他依然是个王老五。

          他七十岁的生日那天,有人问他:“为寻求完美,你寻寻觅觅,找了几十年,难道连一个完美的女人都没遇过吗?”那人颓丧地说:“我倒是遇过好几个完美的女人……”他还没说下去,问他的人急不及待地问:“那你怎么不向她展开攻势呢?”他脸色沮丧地说:“展开攻势?我还来不及开口,她看也不看我一眼,急着寻求完美的男人去了。”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一则听来的笑话)
启示:
          人与人相处,贵在能互相包容,如果苛求对方非具有完美的条件不可,能不失望者几稀:有瑕疵的人被你所遗弃;比你完美的人遗弃你,两条线没有交叉点,两个人的感情开不了花也结不成果。

          故事主角在生命中寻寻觅觅几十年,不是嫌人家不够完美而不屑一顾,便是自己及不上对方的水准而被淘汰出局,落得抱憾一生,足以为诸事务求完美的人借镜。

-----------------------寒梅


Wednesday, September 21, 2011

永不休息的鬼

                                                        
        有个过路人遇到到来卖鬼的外乡人,好奇地问:“你这鬼一只卖多少钱?”外乡人说:“二百两黄金。”过路人说:“你这是搞什么鬼?要这么贵!鬼真的值这么多钱吗?”外乡人说:“我这鬼很稀有。它是只巧鬼,只要主人吩咐的工作,它都会做;它又是只工作鬼,一天的工作量抵得上一百人。你买回去,只要很短的时间,它就能替你赚回二百两黄金。你很快就可以成为富翁呀!”过路人问道:“既然这个鬼那么好,你怎么不留着自己使用呢?”外乡人说:“不瞒你说,这鬼虽有万般好,却有一个缺点:它只要一开始工作,就永远不会停止。鬼不像人,它不需要睡觉休息,所以,你必须一天24小时分配好要它做的工作,不能让它有任何空闲的时刻。只要一空闲,它就会完全按照它自己的意思做它要做的工作。我家里人口不多活儿少,使唤不了这只鬼,所以想把它卖给更需要它的人。”过路人心想自己田地广大,牧场里牛羊多,家里有忙不完的事,如果利用这只不需休息的鬼来做,就能省下不少聘用工人的开销,实在合算,就说:“这哪里是缺点?其实是最大的优点呀。”于是,他花二百两黄金买下了鬼,高高兴兴地把鬼带回家,想到以后可以把工作全盘交给鬼做,心里很满意。

       做了鬼的 主人,他吩咐鬼耕田种地,鬼果然在两天里就把一大片田地耕种好;他命令鬼盖房子,三天里就盖好了。无论是搬运、挑担、推磨、炊煮、纺织……只要主人一吩咐,鬼都会做,而且总是很快就完成,又做得令主人满意。短短一年内,主人果然成了大富翁。

        该做的事都做完了,主人变得和鬼一样忙碌,鬼不停在做;主人不停在动脑筋找工作吩咐鬼做。他要鬼在一只核桃里雕刻十只小舟,又要鬼在一个象牙球里刻九个象牙球,以为难度这么高的工作,鬼需要很久才能做好,他就能休息片刻,欢喜不已。谁知不论多困难的事,这只巧鬼总能很快就做好。这可难为了主人,他实在撑不下去了!

          有一天,主人实在累极了,他还没分配工作叫鬼去做就沉沉睡去。鬼照着自己的意愿做它想做的事。当主人从睡梦中惊醒过来,他发现鬼正忙得不可开交,原来鬼把他的房子拆了、将地铲平了、把牧场里的牛羊牲畜都杀了,把残肢断骇插在田里、将他的财宝衣服都磨成了粉末、把他的孩子杀了,尸体丢在锅里炊煮…..他一无所有了!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拿得起放得下》  燕鸣泉编著)
启示:
        鬼的主人以为拥有个无需休息的鬼仆人可以占尽便宜,殊不知他反而因此赔上了毕生所有,输得更惨。这则故事提醒我们莫贪便宜,鬼能助你成为富翁也能让你一无所有,待故事里的主角发现他终须付出极大的代价时,后悔已来不及!读了这则故事,请问你还敢跟鬼打交道吗?

        此外,这则故事也指出工作与休息相得益彰。能不停工作时不知有所节制,过分的透支体力,结果会得不偿失。时下一般年轻人为了急于奠定事业基础,废寝忘食是常有的事。用健康换取事业的成就,结果成了事业,损了健康,并不合算!

--------------------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