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27, 2015

小草的启示


        爱花的王子在花园里种了许多花木,在园丁照顾之下,花木欣欣向荣,王子一有空就到园里来散步、赏花。一场病让王子好一段时间没法到花园来。王子病愈时正逢春天,那是百花齐放的季节,爱花的王子岂肯放过赏花的机会,他期待着看到园里百花齐放,万紫千红。

        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花园里的花草树木都枯萎了,园中一片荒凉。王子觉得纳闷,召来负责看守花园的精灵,问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精灵向王子报告说:“这里本来百花齐放,只是,后来出现了一些状况,每一种花木都在抱怨自己不如其他同伴:橡树抱怨自己不如松树那么高大挺拔;松树怨自己既不能像葡萄一样能爬在架上,也不能像桃树那样开出美丽的花朵;牵牛花感叹自己没有紫丁香的芬芳……总之,每一种植物都埋怨自己有不足之处,认为自己不够好,于是,它们个个垂头丧气,显得无精打采----花园就此变了样!

        王子感到失望,正要离去时,突然看到地上的小草长得很茂盛,朝气蓬勃,与园里暮气沉沉的花木有鲜明的对比,他好奇地问道:小草啊,园里别的花木都在抱怨自己不如其他植物而垂头丧气,都枯萎了,你怎么没有一丝埋怨的迹象?

        小草神色自若地问:“我有什么好埋怨的呢?”

        王子说:橡树、松树长得比你挺拔;桃树开的花朵比你漂亮;你没法散发像紫丁香的香味,你不觉得自己比不上它们而灰心吗?

        小草依然怡然自得地回答道:王子啊,我无需灰心,也不会垂头丧气,因为我明白,王子您如果想要欣赏挺拔的树木,会命令园丁种橡树、松树;您要漂亮的花,会命令园丁种桃树;想要芬芳的花香,会命令园丁种紫丁香,我知道您对我的期望是什么,所以,我安心地做小草啦。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学会感恩懂得分享》风云编著  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

温馨提示:

       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没有人能活得像一部百科全书,样样具备,囊括天下的优点。一个人如果处处想与人攀比,遇上不如人处就怨天尤人,他就会堕入怨怼的泥淖中,苦苦挣扎,难以脱身。这种人终日眉头深锁,活得很累。

        每个人来到世间都各有自己的使命,最重要的是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能把这个世界点缀得五彩缤纷。一座花园需靠挺拔的树、美丽的花、扑鼻的花香、鲜嫩的草拼缀配合才算圆满,所以,无论你扮演的是松树、桃树、牵牛花、紫丁香或是小草,你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都很重要,不必羡慕他人比你强,也无需气馁自己不如人。

       

Tuesday, October 20, 2015

三只毛虫要过河


河边树上有三只毛虫贪婪地嚼食树叶。它们一面咀嚼,眼睛并没闲着,溜溜转着向四方观望,想要寻找更鲜嫩、更可口的树叶。河的对岸有一片树林,树上那一片绿油油的叶子,叫它们看得垂涎三尺,都想越过河,去寻找更可口的美食。

        第一只毛虫迫不及待爬下树,朝着河边爬过去,找来找去却找不到桥。它寻思道:这里没人摆渡,有河必然有桥,否则人们怎么能越过彼岸?我只要顺着河边往下爬,必然可以找到桥。它提起精神开始寻桥的壮举。谁知它爬呀爬,爬了半天,仍然看不到桥的踪影,它那纤弱的肚皮不堪粗糙地面的摩擦而裂开,壮志犹未酬,一条命就报销了。

        第二只毛虫另有良策,它看到河边的枯叶两边卷起,活像翻转着的小船。它灵机一动,把枯叶翻过来,权当渡河的扁舟,这样,就不费力气,让扁舟渡它过河。谁知这如意算盘并不如它的意愿。枯叶只顺着流水的趋势往下游流去,它仍然没法登上彼岸。枯叶漂流不久,碰触到河里的小石子,翻转了。坐在叶里的毛虫随着掉进水里,溺水身亡了!

        第三只毛虫虽然也渴望能过河去寻找美食,但是凡事都必须按部就班,急不得!它依着传统,守着毛虫的本分,贪婪地吃叶子,把自己养壮了,接着吐丝作茧,直到时机成熟,它咬破缠得它透不过气的丝,化蝶轻松地飞过彼岸,不费力气,无需冒死亡的威胁,就找到它憧憬的树林。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辅导课程常引用的比喻)

温馨提示:

         现代人崇尚速成,以为那是效率,殊不知有人为了提前达到目标,不择手段投机取巧,结果揠苗助长,得不偿失,两只毛虫悲惨的下场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第三只毛虫懂得凡事必须按部就班,急不得的道理,压制欲念,安守本分,循着毛虫成长的过程,结茧时被丝层层包住,经历暗无天日、饥渴难耐的煎熬,最后尝到化蝶飞翔的轻松,达到目标的成就感。

        人生也是一样,一心为达成所欲,不择手段但求速成,最终不是与第一只毛虫一样壮志未酬身先死,便是像第二只毛虫一样触礁而亡。只有肯耐心随着成长过程,接受生活挑战的人才能像第三只毛虫,等待时机成熟了,自然能达到最后的成功。

 

        

Monday, October 12, 2015

多行不义必自毙

                                                                                           
从前,有一个生性善良、纯朴的人听人家说邻国有仙水,喝了可以成仙。他思想单纯,信以为真,认为人活在世上有种种烦恼,还有生老病死苦,不如学道成仙来得逍遥自在,于是,他怀着诚恳的心动身到邻国寻求仙水。

        来到邻国,他到处向当地人打听在哪里可以找到仙水?邻国的人听说他要在人间寻仙水,纷纷讥笑他痴人说梦话。但是,他求仙水的意志坚强,至心诚恳,不因人们的揶揄讥笑而退初心。

        一天黄昏时分,他来到一个农夫的家,向农夫求借宿一宵。农夫见他是外地来的人,好奇地问他何所为而来?他老老实实地说他听说这个国度里有仙水,凡人喝了可以成仙,他远道而来,目的就在寻求仙水。

        狡黠的农夫欺他纯朴直率,想要利用他当免费苦工,居心叵测地对他说:“啊哈,你这就问对人啦!这里只有我知道这个秘密。我不但知道仙水在哪,还知道仙树在哪。凡人想要成仙,只需爬上仙树,就能直接飞上天去做仙了,不是更直截了当吗?”

        愚纯的人一听大喜过望,要求农夫告诉他仙水和仙树在哪?农夫见诡计得逞,开出交换的条件,要那人在他家做一年苦工,才肯带他去成仙。思想单纯的人一心只在求仙水,不疑有诈,连忙答应。无论农夫派给他多难的苦役,他都甘之如饴,愉快地接过手,做得很勤快,丝毫没有怨言。

        转眼一年过去,求仙水的人要求农夫践约,带他去寻仙水与仙树。可恶的农夫哪知道仙水和仙树在哪?信口开河只不过在欺骗他,利用他当免费劳工而已。眼看下不了台,他把心一狠,带他到深山里,指着悬崖上的一棵古树,说:“那就是仙树,你只要爬到最高的枝头上,我叫你飞,你就向空中飞跃,保证你立即腾空成仙去了。”

        一心要成仙,那人不觉得农夫的话太荒谬,诚恳地遵照他的指示爬上树巅,也在农夫喊“飞”时纵身跳入空中。难以置信的是他并没有像常理一般跌入深渊,竟然腾云驾雾乘空而去,真的成仙得道了!

        这一来可把农夫愣得目瞪口呆,心里想道:我哪知道什么仙水、仙树?胡扯只为了欺骗他为我免费工作。带他到这里只为了让他摔死,免得他胡缠要仙水与仙树。看他真的成了仙,莫非那果然是仙树不成?

        农夫回家后,念念不忘那棵仙树,也想爬上去成仙。过了几天,他带着儿子来到仙树下,兴奋地爬上树,只等儿子喊“飞”,他就应声从树巅往下跳。深谷里传来一声惨叫,贪婪又狠心跌得粉身碎骨!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师父举《杂譬喻经》的开示)

温馨提示:

        佛经教我们以“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就算你不是佛教徒,我们也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生活里绝没可能种苹果却长出橙子的道理,不也在证实“种如是因,结如是果”之不谬?

        故事里农夫不仅用欺诈的手腕达到私人的利益,更不该在无法圆谎时,竟然企图杀人灭口,罪加一等!姑不论世界上有没有成仙这回事,这故事不啻是在提醒世人多行不善必自毙!

       

       

Monday, October 5, 2015

穷和尚与富和尚


        四川的边境郊野地方有两位和尚,一位富有;另一位贫穷。有一天,穷和尚去向富和尚表示他这一生如果能到南海普陀山朝拜观世音菩萨,则夙愿已偿,不再有遗憾,他想征询富和尚的看法。富有的和尚说:我也想雇船到南海朝圣拜佛,已计划了好几年,虽然川资没有问题,但是至今仍然因缘不具足,没法成行,你凭什么去呢?穷和尚充满自信地说:出家人只需有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过了一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向富有和尚提及他云游南海朝圣的经历。西蜀离开南海好几千里,穷和尚靠托钵行脚能到,盘缠不成问题的富和尚却还待在西蜀边境的寺里等时机成熟、等水到渠成,不由得羞惭得无地自容。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中学课文《为学一首示子侄》作者彭端叔)

温馨提示:

        西蜀边境两位和尚的处世态度明确地告诉还置身于职场的年轻人该用什么态度去追逐人生的目标。穷和尚袋里没有钱,手中只有一瓶一钵,一路顶着风霜雨露,托钵行脚跋涉好几千里路,个中的辛苦不是三言两语所能尽述,但是,身为出家人,他已圆了到南海朝圣的夙愿,那种成就感也非言语所能描述。故事标榜事业成败不在先天的禀赋,全靠后天的恒心与毅力,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上人,人生要拼才能赢!

        富和尚败在抱着因循怠惰的态度等时机成熟,等因缘具足,去得成是我幸;去不成时我命,结果遂愿遥遥无期。在办事积极的人眼里,他少了冲劲的态度造成他无法圆梦,是为人处世最大的失败;但是,在不汲汲于功绩的人看来,他一切随缘,也有他逍遥自在的一面。

        

Friday, August 21, 2015

说话是一门艺术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少年时替人放牛、做小工,一度穷得无以为生,权宜之计跑到皇觉寺出家。但是,他胸有大志,在乱世中成就了霸业,灭元建立明朝。

        他儿时的一位伙伴见他当了皇帝,想与他攀交情,到京城求见他。朱元璋固然想与这位旧交见面,却又顾忌他会在群臣面前提及旧日不堪的生活,有失帝王的颜面。犹豫再三,最后还是接见了他。

        那位旧交一进大殿,识相地行礼如仪,不但下跪高呼万岁,也懂得在讲到同捞同煲的昔日生活时用词含蓄而动听,博得龙心大悦。老朋友的话引起朱元璋忆起当年有难同当的苦日子,百感交集,立即重重赏赐以示今日有福同享。

        另一位当年与他一起帮人放牛的同伴听到朱元璋念旧的善举,也想来分一杯羹。他被召见时,依规矩行君臣礼后喜滋滋地提起与朱元璋的少年生活逸事。能与九五之尊的帝王共度过,这因缘非同小可,他一时得意忘形,口沫横飞地说:“您还记得咱俩当年给人放牛时,在芦苇荡里,我们曾经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还没待豆子煮熟,大家就抢着吃。结果把瓦罐打破了,豆子撒了一地,您还急着抓起地上的豆子往嘴里塞,结果被一根草根鲠住喉咙,还亏当时是我教您吞下一把青菜,才把草根带进肚里?”

        纵然说的是事实,但是在文武百官面前提及君主当年“偷豆子”、“猴急地抓撒在地上的豆子往嘴里塞”这一类的糗事叫朱元璋脸上挂不住。他又气又恼,寒着脸喝令:“哪来的疯子在此胡言乱语,把他拖出去杀了!”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心灵鸡汤-小寓言大道理》相羊编著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

温馨提示:

        说话不单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易学难精的大学问。

        除了哑巴,三尺童子谁不会说话?关键在于所说的是什么素质的话。体己的话叫人窝心、善解的话带着温煦、明理的话人人信服、得体的话入耳舒服、强词夺理的话徒惹厌憎、胡言乱语自贬身份、不顾场合,一味畅所欲言的话就像故事里那个莽汉,想要自抬身份,挖出两人的隐私糗事,以显示与已经飞黄腾达的旧交关系深,交情笃,不是一般泛泛之交,结果弄巧成拙,招来杀身之祸,是祸从口出,世人应引以为戒!

Monday, August 17, 2015

感人的承诺


      新泽西的一个矿井里,一个矿工在刨煤时误刨哑炮,当场被炸死。矿工死后,他的遗孀虽然接受矿场主人发放的一笔抚恤金,但是,她身无一技之长,前路茫茫,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带了儿子准备回家乡。

        正当这对悲伤的母子即将离去时,矿工队长来告诉她说矿工们都不爱吃矿工餐厅做的早饭,建议她留下来开家面包店卖早餐,维持母子的生活。

        面包店开张的第一天,店里来了8位顾客。过后,来买面包的人越来越多,有时多至二三十位,但是从未少过8位。怪的是这8位顾客风雨不改,每天都来光顾。这8位矿工的妻子发现自己丈夫这种风霜雨雪都挡不住的习惯,觉得奇怪,却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矿工队长刨煤时被炸重伤,弥留时要求妻子在他死后,接替他每天去买一个面包。原来那是他们8个矿工兄弟的约定,要在兄弟有难时,义不容辞帮忙他的妻儿生活。于是从那时起,队长的妻子成了面包店每早必定报到的顾客。

        时光飞逝,矿工的遗孤已长大成人,接替年纪已老大的妈妈经营面包店,他用感恩心微笑着接待每一位到来的客人。前来光顾的客人照样是从未少过8个人,尽管已由年轻人代替老人,女人代替男人,唯一不变的是那8颗金灿灿的爱心。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心灵鸡汤-小寓言大道理》相羊编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温馨提示:

        这则故事感人之处在于矿工兄弟不动声色地扶持罹难同事的孤寡,在这个人走茶凉的功利社会里,更显得珍贵。

        古人讲诚信,一诺千金,一经承诺,再难也必定去实践。所谓“使生者死,死者复生,生者不食其言,是为信也”,矿工兄弟在同事死后不食其言,是一群讲信义的好汉,是世人的楷模!

        买一粒面包是小事,但是,风雨不改持续地给无助的孤儿寡妇金钱与精神上的支持则是一件深深感动人的事,8颗金光闪烁的爱心在冷漠的环境里发光发热。但愿能借这则故事将爱心播散到每一个角落,让友爱充斥四方。

       

 
v

Sunday, August 9, 2015

生命的脚步别走得太快


        一位年轻的公司总裁很神气地开着刚买的新车,风驰电掣地驶过住宅区。看到路边有小孩在玩,为避免撞到小孩,他不得不放慢车速,集中精神驾驶。

        正当他驶过一群小孩的身边时,冷不防有一块砖头飞过来,重重地砸在他的车门,漂亮的车门被砸了一个大凹坑。刚出厂的新车被砸坏,他既心疼也怒不可竭,气冲冲地刹车,打开车门冲出来,一把抓住那个丢砖头的孩子,凶巴巴地朝着那孩子,连珠炮似地问:“你这可恶的家伙!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可知道修理这扇门得花多少钱吗?你可知道你得赔我多少修理费吗?”

        那孩子没有正面回答他一连串的问题,只是带着泪,可怜兮兮地道歉:“对不起,我没得选择。如果我不这样做,我真的不知道有谁肯停下车来帮我。”一面说着,他一面指向一旁躺在地上的男孩,“那是我的哥哥,他从轮椅上跌下来受了伤,我没有力气把他抬上轮椅。请您帮我救救他,好吗?”

        总裁这才注意到有个男孩跌伤了,躺在地上动弹不得。救人要紧,他顿时忘记了他的新车、不再在意车门被砸了一个凹坑,他松开抓住孩子的手,转过身抱起躺在地上跌伤的小孩,让他坐在轮椅上,帮他处理伤口才转身离去。

        那个丢砖头的孩子看到车主不但不再凶巴巴地索偿,还帮他抱起哥哥,处理哥哥的伤口,感激得眼泪直流,连连对年轻的公司总裁道谢。总裁微笑着走向车子,摸触着车门上被砸凹的坑,微微一笑,决定不送车子去修理,他要用这道凹坑提醒自己:生命的脚步别走得太快,别再等到有人丢砖头过来,才发现身边有人正需要自己去帮忙!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不计较》墨墨编著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温馨提示: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大环境里,为了赶上生活的步伐,谁不都在埋头疾走,眼里只有目标,看不到身边的人、事、物。

        政客把目光锁在寻找政敌的碴,他们看不到舒解民困能赢取民心,才是克敌的无形刀;商贾尽往钱缝里钻,他们体会不到薄利多销,财源不断,利己也惠民,是双赢的经营;办教育的眼里只有A,逼着学生往巅峰攀爬,以考A为目标,他们忽略了培植德育比智育更能造福社会,才是办教育的根本;赶路的人只盼能早一刻赶到目的地,看不到路边美丽的景色,辜负了造物者的一片心意。 生存目标若只剩下追求物欲上的满足,分秒必争,这一生会过得既紧张且劳累,就算达到所求,心灵仍然空虚,毫无情趣可言,那才是最大的失败!

        故事的主角有一颗愿意助人的慈悲心,他愿用被砸的凹坑时刻提醒自己:生命的脚步别走得太快,别再等到有人丢砖头,才发现身边有人需要自己去帮忙,堪为我们的典范!

       

       

 

Monday, August 3, 2015

拐杖


        有一个腿部受了伤,必须拄着拐杖走路的人腿伤痊愈了,依然放不下拐杖。他一再强调,少了拐杖,他没法站起来,更没有办法走路。就这样,10年左右,他与拐杖形影不离。

        有一天,他到朋友家吃饭。饭后与朋友聊得很开心,突然接到妻子来电,说家里有急事,要他赶快回家处理。事情紧急,他急忙起身,往回家路上走。朋友见他并没拿拐杖,依然走得稳稳当当,诧异得说不出话,见他已走远,只是目送他离去。

        走在路上,所有认识他的朋友看到他一反常态,没有拄拐杖也能健步如飞,都惊奇地看着他。他心急赶路,也没有注意到朋友异样的眼光。

        走到家门附近,他遇到一位老邻居。老邻居见他手里拄了十年左右的拐杖不见了,却依然脚步稳健,不由得呆住了,指着他,惊奇地问:你的拐杖呢?他这才意识到跟了他多年的拐杖并不在手中,他顿时感到失去依靠的无助,跌坐在地上,没法站起身,央求那位邻居到朋友家帮他把拐杖拿回来。

        邻居莫名其妙地问,“刚才,你没用拐杖,不是走得好好的吗?何必多此一举,再去拿拐杖呢?”

        那人先是一愣,接着理直气壮地说,“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离开了拐杖就没法走路的呀!”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学会感恩懂得分享》风云编著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

温馨提示:

        依赖性是成功的蛀虫,一旦养成依赖拐杖的习性,放下拐杖便觉得无所适从,更谈不到步上康庄的成功大道。

        生活里不乏溺爱孩子的慈母,举凡衣食住行,事事亲力亲为,孩子只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结果养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混沌儿;还有那纵容国民,管衣管食,不仅削足适履,降低教育程度去迎合国民,还为捧着真文凭假学问的国民安排丰薪厚禄的职位,结果,大家可想象得到一个充斥着拄拐杖的国民的国家会是怎样的景象?

        拐杖,是行动不便者的依赖,一旦体能恢复,便须放下,只有站在自己的双脚才有行动的自由,才能走上心目中的目标,滥用拐杖,势必导致自毁前途的恶果。切记!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