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29, 2013

不懂装懂出洋相

                             
        从前,魏地有个以博学多识见称的人,能娓娓说出奇物古玩的来源出处,时人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也沾沾自喜,引以为豪。
        一天,他到河边散步,踢到一件铜器。拾起来细细察看,只见那个像酒杯的铜器两旁各有一个孔,上面雕的花纹光彩夺目,显然是个珍贵的古董。对古玩素有研究的魏人喜出望外,急忙把古玩捧回家。
        他为了获得宝贝而大宴宾客庆祝一番。席间,他小心翼翼地取出那个铜器,斟满了酒,敬献给在座的宾客,一面以专家的口吻说:“我最近获得一个夏商时代的古董,让大伙儿赏玩。”
        宾客们轮流赏玩那件古器,又看又摸,纷纷装出行家的模样,一面恭喜主人获得宝物。正当宾主欢饮时,有个来自仇山的人一见魏人用来盛酒的铜器,惊愕地问:“哎,你从什么地方得来这个东西?怎么能用它来盛酒?”仇山的人接着指正道:“这是一个铜护裆,是角抵的人用来保护生殖器的东西。”满座宾客一听,举座哗然。魏人见自己摆了个大乌龙,立刻扔了铜器,羞愧得无地自容。
        无独有偶,楚丘地方有个名声不亚于魏人的文人,一天,得到一个打造得很精致,形状像马的古物,颈毛与尾巴俱全,只是背部有个洞。楚丘的人不知道那是什么,到处向人请教。问遍了街坊远近的人,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用具。这时,有个号称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人上门毛遂自荐。他研究一番之后,说:“古代的酒杯,有犀牛角形状的,也有大象形状的,这东西大概是马形状的酒杯吧。”
        楚丘的人一听他得到的竟然是稀世古董,大喜过望,收起古器。从此以后,每当宴客,就拿出来盛酒招待客人。有一次,仇山的人受邀,他一看那个盛着酒的马形古物,惊愕地问主人:“这是古代贵妇人用的“兽子”,也就是尿壶,你怎么能拿它来盛酒?”
        楚丘文人听了,羞得满脸通红,恨不得有个地洞让他钻进去躲藏,赶紧把那个古物扔了,不愿再多看一眼,但是,他却从此沦为友人的笑柄!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禅师的一轮明月》杜天宇著 久佑达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
启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事物一知半解,却好胜地不懂装懂,以专家身份逞强,一旦出纰漏,就会落得出不成风头反而出尽洋相的下场,那才是最大的不智!
        鉴定古物需有专门知识,由不得凭推想,靠揣测。铜护裆虽然外形像酒杯,其作用却与酒杯相距一万八千里;古代的酒杯虽然有犀牛角形的、大象形的,却不能一概而论,把马形的尿壶归类为酒杯,以致闹出天大的笑话而自取其辱!
        读了这则故事,有知见的人应该因而警惕,切莫鲁莽地犯上以偏概全,强不知以为知的处世大忌。

Tuesday, January 22, 2013

放下与放弃

                              
        台湾灵鹫山心道法师有个女弟子,长期受家庭问题所困,终日郁郁寡欢。她以婚姻不美满,家庭生活不快乐向师父请示解脱的法门。师父要她“放下”,却没有详细解说放下什么?如何放下?
        回到家里,她反复推想、揣测,最后,她认为痛苦的根源是不美满的婚姻,师父要她放下的必然是这段一向来困扰着她,陷她于痛苦深渊的婚姻生活,于是,她决心出家。
        第二天,她一大早就上灵鹫山,兴奋地要把自己的决定告诉师父。谁知她从早晨等到太阳西下,都没见到师父,直到黄昏时分才在大殿门口见到师父。
        她欣喜万分地迎上去,迫不及待地把自己要出家的意愿告诉师父,一心以为师父必然也会欣喜她又度化一个弟子。怎么知道师父只是摇摇头,什么都没说。她又失望又焦急,追问道:“师父,您不是劝我放下吗?我决定放下不美满的婚姻、不快乐的家庭、放下一切俗事,出家求法,师父,您怎么摇头呢?”
        师父依然什么都不说,转身离去。师父走出大殿,随身的锦囊突然掉在泥地上。师父转身叫她捡起来。女弟子俯身拾起锦囊,毕恭毕敬地把沾了泥土的锦囊交给师父。
        师父接过锦囊,语透玄机地问女弟子:“明白了吗?”女弟子似有所领悟,却仍迟疑,问道:“师父是要我拾起沾有瑕疵的婚姻与家庭?”师父点点头。
      女弟子仍然不解,“师父不是教我要放下烦恼吗?现在怎么又叫我拾起?”
        “教你放下,是要你放下该放下的;叫你拾起,是要你拾起还能拾起的。”师父慈悲地开示,举起锦囊,说:“哪个家庭和婚姻没有烦恼?就像我手中的锦囊,虽然沾了尘土,难道我就要把它丢弃了吗?它依然是宝贝呵!”说完,拍去锦囊上的尘土,小心翼翼地放进袋里。
        女弟子顿时开悟。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心灵起飞》----有缘人系列2   财团法人灵鹫山般若文教记基金会出版)
启示:
        为了断烦恼,很多人把“放下”两个字常挂嘴上 ,于是,遇到难题,就想要“放下”;面对挫折,也说要“放下”;面临人事纷争,兴起“放下”的念头。这也放下,那也放下,生活中还剩什么可做的事呢?这是逃避,是放弃,不是放下!
        除了对生活环境反应迟钝的白痴,世上有谁不曾遇到难题与挫折?除了被困在孤岛上的鲁滨逊,世上有谁能躲得过人事纷争?面临困扰时,试着将对困扰人的执著放在一边,先用生活智慧去克服难题与挫折,生命才能重现曙光,人生才会更辉煌;用圆融的手法解决人事的纷争,生活圈子才能融洽调和,日子会更富足。所以心道法师说:“教你放下,是要你放下该放下的;叫你拾起,是要你拾起还能拾起的”。
        从心道法师的开示,我们学到做人应该懂得惜缘惜福。身边的人、事与物都随因缘生,只要还有挽回的余地就不该轻言放弃!
       

Tuesday, January 15, 2013

恃才傲物终自辱

                                
        毕秋帆是清代有名的经学家、史学家、文学家。他少年得志,意气风发,一直都自命不凡。乾隆38年他出任陕西巡抚,赴任时路经一座古庙,便进内休息。
        庙里一位老和尚正在佛堂上念经,虽知道巡抚毕大人驾到,老和尚既不起身迎接,也不开口接待,只顾继续念经。毕秋帆以自己不但是名满天下的才子,还是堂堂巡抚身份,竟然被一个老和尚冷落了,觉得老和尚傲慢,心里很不高兴。
        老和尚念完一卷经后,起身合掌施礼,向毕巡抚请罪道:“刚才老衲佛事未毕,疏于接待,怠慢之处,望大人恕罪。”
        毕秋帆一时不急着发作,先是客气地说:“佛家有三宝,老法师是三宝之一,何须说疏慢?”却在与老和尚交谈时,问老和尚刚才诵的是什么经?老和尚回答说是《法华经》,毕秋帆先恭维老和尚一心向佛,诵经不辍,必然已把《法华经》念得滚瓜烂熟,紧接着为难他,问他一部《法华经》中有多少句“阿弥陀佛”?
        老和尚一听,意识到毕秋帆心中不满,有意出题为难他。他回答说:“老纳资质鲁钝,诵过后随即忘了。但是,巡抚大人是文曲星下凡尘,考场上屡考屡中,想必已把《四书》读得滚瓜烂熟,”他以牙还牙,也在恭维一番后,向毕秋帆请教,一部《四书》里有多少句“子曰”?针锋相对,老和尚的机智慑服了毕秋帆,极为毕巡抚所赞赏。
        献茶过后,老和尚陪巡抚观瞻殿宇,来到一尊欢喜佛像前,毕秋帆指着佛像的大肚子,问老和尚可知道佛的大肚子里装的是什么?老和尚答说“满腹经纶,人间乐事”。毕秋帆见老和尚睿智捷才,以他的才智要考取功名如探囊取物,不明白他为何要抛却红尘,皈依三宝?老和尚答以“富贵如过眼云烟,怎么比得上西方一片净土?”老和尚不着痕迹地衬出毕秋帆追求功名利禄的俗气。
        两人来到罗汉殿,殿中十八罗汉姿态栩栩如生。毕秋帆指着一尊笑罗汉问老和尚罗汉在笑什么?老和尚说:“他在笑天下可笑之人。”毕秋帆问:“天下那些人可笑呢?”老和尚侃侃地说:“恃才傲物的人可笑、贪恋富贵的人可笑、倚势欺人的人可笑、钻营求宠的人可笑、阿谀奉迎的人可笑、不学无术的人可笑、自作聪明的人可笑……
          句句说到毕秋帆头上。他越听越不是滋味,没待老和尚说完,打断他的话,抢着说:“老法师妙语如珠,针砭俗子,下官领教了。”说完,深深一揖,带领仆从离去,从此,他再也不敢恃才傲物看轻人。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禅师的一轮明月》杜天宇著   久佑达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
启示:
        有才华的人较劲,动口不动手。毕秋帆自恃满腹才华,想要在言谈间用刻薄的话挖苦老和尚。他万万料不到一个他看起来不起眼的老和尚与他针锋相对,才华与意境竟然压过他。
        两人过招,表面上看,好像旗鼓相当,实际上老和尚借不着意的回答痛下针砭,挑出毕秋帆恶劣的人品:恃才傲物的丑陋面目、贪恋富贵的俗不可耐、倚势欺人的可恶行为、钻营求宠的狡猾手段、阿谀逢迎的卑鄙品行,折得他口服心服。
        老和尚的话就像一面镜子,帮助毕秋帆看出自己浑身污点。他能就此改过,也算是一种福报。你我身上不也是有着我们自己看不到的缺点?但愿有缘能遇上老和尚这面大镜子!

Tuesday, January 8, 2013

骆驼和马

                                         
     主人家养了一匹马和一只骆驼,让它们住在同一个马厩。自视甚高的马一向来就看不起骆驼。马看骆驼,越看越不顺眼,不断嘲笑它。
        “你看你那怪里怪气的背,驼一下已经够难堪了,你却挺着两个驼峰,你不觉得自己丑怪吗?”马把视线顺着驼峰往下移,继续吹毛求疵,说“再看看你那脚,蹄又厚又大又扁平,尤其蹄底的肉质垫,难看死了!”
        骆驼忍受着马儿的毒舌,眨着眼,不出声。马注意到骆驼的双重眼脸,奚落道:“你以为你的长睫毛很时尚呀?你没注意到它长得快遮住你的眼睛了吗?”
        骆驼依然不出声,在马儿指指点点,恶意批评之下,举目望向马儿光滑的背,简洁有力的马蹄,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心里很羡慕,油然升起自卑的意念。
        有一天,主人要运送一批货物,必须经过沙漠。货物很多,骆驼背不了,便拉着马儿同行。
        一踏进沙漠,以前马儿嘴里骆驼的缺点顿时成了优势:驼峰储藏大量脂肪供它体内的消耗,当马儿饿得嗷嗷哀鸣,拖着虚弱的脚步一步一步向前跨时;骆驼可以几天不吃不喝,依然精力充沛健步如飞。骆驼又厚又大又扁平的脚掌,还有蹄下的肉垫正好适合支撑它的重量,在沙上行走;马儿的蹄却陷在沙中,每跨一步都需费好大的劲,只能举步艰难蹒跚而走。骆驼长长的睫毛替它抵挡风沙的袭击;可怜的马儿,那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在沙漠的风沙里早已睁不开眼。一番折腾,马儿虚弱得背不动货物,还亏有骆驼帮它承担了所有的重量。骆驼这时才感恩它的外表其实是一种恩赐!
          马儿看出了自己空有俊秀的相貌,一踏入沙漠却一无是处,狼狈不堪,他羞愧地低下头,再也不敢嘲笑骆驼了。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101个触动子女心灵的智慧故事》雪梅编著 京华出版社出版)
启示:
        上天赋予一切生物以生存的本能,他们的长相也因所处的环境而异:走兽有脚,飞禽有翅膀,鱼儿有鳍是必然的。天生我材必有用,谁都无需羡慕谁,谁也不该讥笑谁。马儿用毒舌奚落骆驼,只显得它幼稚没有远见。
        看到马儿踏入沙漠后,意识到在它眼里,骆驼那丑陋的双驼峰、又厚又大又扁的蹄及过长的眼睫毛在沙漠里如何占了优势,为自己从前的无知而羞愧,聪明的你就该领悟到万物的长相各有缘由,就不致在不如人时感到自卑,也不会歧视不如自己的人而自取其辱了。

Tuesday, January 1, 2013

怨天尤人

                      
        有一天,一个客人求见日本临济宗高僧盘圭禅师,向他请教如何疏解困扰他心头的烦恼。
        客人侃侃地对禅师诉苦道:“我的脾气天生就很暴躁,常常为了一点小事动怒发脾气,我因此感到很困扰。”
        盘圭禅师看着他,作出一幅难以置信的表情,说道:“哦,原来你竟然天生就有这么暴躁的脾气,而且还常常动不动就动怒发脾气吖?这种性格很有趣,只不知道你可有把这种暴躁的脾气带来了?请你不妨拿出来,让我看看,我才能替你治好它。”
        客人摇摇头,说:“暴躁的脾气要等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而我没法克制时才会宣泄出来。我要拿什么给你看呢?”
        盘圭禅师说:“既然暴躁的脾气必须在你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却没办法克制自己的情绪时才发作,可见得它并不是在你一出生就有的,那就不算是“天生”的。反过来说,如果你能克制自己,暴躁的脾气根本没可能发作,也就是说它根本不存在。换句话说,暴躁的脾气既不是天生给你的,也不是父母生给你的,你怎么能一味怨天尤人呢?你这样做,是陷上天与父母于不仁不义,那可是对上天不公平,对父母不孝顺的行为啊!”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别为小事折磨自己》  王渡著 普天出版社出版)
启示:
          盘圭禅师善巧方便地引客人说出暴躁的脾气是在他自己“遇到不如意的事而自己无法克制时”才发作,既不是“天生”,也不是“父母生他如此”,让他明白那是“自作”,所以必须“自受”,不能怨天尤人。
        做事不顺遂,怨上天不作美;智慧不如人,怨父母的基因不好;痛失良机 ,怨命运不济,是凡夫的本能反应,其实,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一有不如意的事,光会怨天尤人,不但没法解决问题,还显露出自己不负责任的劣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