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28, 2015

阎王老子的三封信


        张华茂在饮冰室里遇到老友陈大明。十多年没见面,大明已晋身饮冰室老板。老友邂逅,相约在打烊后促膝畅谈。

        谈起近况,大明劝华茂学佛。华茂虽也有意学佛,但是记挂着还有三件大事未了,第一是父母死了,尸骨还没入土;其次是儿子未婚,女儿未嫁,为人父母责任未了;其三是家财还没分配妥。待这三件事都办好才学佛还不迟。

        大明不以为然,他认为学佛要趁早,他同样也是三件大事还没完成,依然可以学佛。华茂坚称他要先把所有的事安排好才学佛,如此一来,才能一心一意,不用拖泥带水。见没法说服华茂融入佛法,大明也无可奈何。

        三天后,华茂的女儿匆匆忙忙地来找大明,哭哭啼啼报死讯,说她爸爸临命终时交代她找大明替他安排后事。华茂的死,给大明感触良深,真的是黄泉路上无老少,世间事如此变化莫测,人怎能不把握当下啊!

        华茂死得心有不甘,怨阎王说他还有三件事没做,怎么事先没通知就要他来。阎罗王说他早已亲自发了三封挂号信。华茂一头雾水,说他一封都没收到。阎罗王于是问他的假牙是什么时候装的?那就是第一封信呀!佩戴老花眼镜是阎罗王发出的第二封信。白了头发则是阎王发出的第三封信。华茂这才恍然大悟,他记得清清楚楚:自己40岁装假牙、45岁开始戴老花眼镜、52岁白了头发,原来自己一步步踏入老境却没有警觉,不能再怪阎罗王没通知。他这时只怨自己没有听取大明的劝告,错过了学佛法的良机,一心只知忙俗务,不曾为自己造福田,如今三头未了命已勾,魂归地府悔已晚。

        华茂一生不知广结善缘,悭贪不舍,为富不仁,如今无常一到,所累积财富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他随业受报,被打入饿鬼道,后悔已来不及。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三则因果故事》钟健平绘图 中华印经协会出版)

温馨提示:

        人的寿命一天天在递减,老的征兆随着岁月流逝一一摆上台。只是现代的人靠着新科技,牙齿掉了,装上假牙;视线模糊了,配上眼镜;头发白了,染得乌溜溜的,生活上比古人舒适顺遂,实际上不知老之已至,以致失去及时警戒自己去修心养性、广积福德,待无常到来才手足无措,是祸不是福!

        听故事,学做人,从华茂的遭遇,我们应该时时警惕自己,黄泉路上无老少,无常何时到来无人知,我们必须随时准备面对。有机会造福时,切莫懈怠推延;能助人之处,千万别轻易放过。处处结善缘,积极积福德,一旦无常至,就能坦然无惧去面对。

       

       

        

       

Tuesday, May 12, 2015

放下才能解脱


        佛陀住世时,有一天,有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双手各拿着一个花瓶到佛前献佛,祈求佛陀开示。

        佛对黑指说:“放下。”黑指顺从地把提在左手的花瓶放在地上。

        佛再对他说:“放下。”黑指再放下右手里提着的花瓶,一面等着佛陀开示,谁知佛陀一再叫他放下。黑指看着已经空空的双手,感到莫名其妙,问佛陀道:“我已遵命把双手里的花瓶都放下了,请问佛陀,还要放下什么?”

        佛陀对他说:“我并没叫你放下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注1)、六尘(注2)和六识(注3)。人只能在把这些统统放下之后,才能从生死的桎梏中得到解脱。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师父开示时引用的佛教故事)

温馨提示:

        佛教徒在遇到烦恼时,脑际自然而然浮现“放下”两个字。“放下”两个字说起来轻松,要真正放下可并不容易。

        世间人从懂事以来,对握在手中的物资、意识里要达成的目标,都有一分的执著,有多少人能轻易放下?

        学生为发愤图强而废寝忘餐,不但要攀高峰拔头筹,也提防同学攀越,深受患得患失的心理所煎熬;商人被诱人的利润紧绷得不留一线缝隙,他们费尽心思,为成为业界的领头羊而耍手段斗心机,哪个商人不是在计算机前绞脑汁?要他们放下,谈何容易?政客为争权夺利而勾心斗角,就是在梦里,也不择手段在寻对策,能放得下吗?

      放下”不容易,才显得能放下的可贵。佛陀说人能放下六根、六尘、六识,才能从生死的桎梏中得到解脱,不只是对黑指开示,也是在对世人说法。

        还在为生活钻钻营营的众生唯有从“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的理念下手,看透人生都是生没带来,死带不去,世间的荣华富贵乃是镜中花,水中月,对世间的人事物自然就得之不喜,失之不悲;不受占有欲所操纵,人与人之间没有纷争,人世间就少了硝烟,如此一来,物资上淡泊名利;感情上不再执著,“放下”就不难了,愿与大家共勉!

 

注1,      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根者能生之义,如草木有根,能生枝干,识依根而生,有六根则能生六识。

注2,      六尘指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尘者染污之义,谓能染污人们清净的心灵,使真性不能显发。六尘又名六境,即六根所缘之外境。

注3,      六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是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而生的见、闻、嗅、味、觉、思的了别作用。因为是八识中之前六识,所以常被称为前六识

 

Wednesday, May 6, 2015

鬼影


       古时候,一座名山上有一间寺庙,寺庙里有一间房间听说闹鬼,住在那间房的僧人不堪其扰,搬到别处去住,那间房一直空着。

        有一天,有位来自远方的僧人要求挂单,除了那间闹鬼的房间,寺庙里委实挪不出房间收容远方来的僧人。师父不想用闹鬼的房间招待来客,但是要求挂单的师父只求有个地方休息,并不挑剔是怎样的房间,师父无奈,带他到房间,坦白告诉他房里有鬼骚扰人,要他有心理准备。  挂单的师父心想,若真的有鬼,他更应该念佛诵经超度他而不是怕了他,于是心安理得地住进去。

        那天晚上,又有一位僧人到来要求挂单,庙里的师父同样地安排他住进那间闹鬼的房间,也告诉他那间房间闹鬼。第二位僧人也不以为意,自认可以降伏鬼。

        先住进来的僧人端坐在房子中间,等着鬼光临。当他听到推门声时,认为鬼果然来了!他要给鬼下马威,便起身用力挡住门,让鬼推不进来;门外的僧人见门推不开,以为鬼在戏弄他,为了不甘示弱,也使足力道拼命推。里面和外面的僧人各自使尽力道,一个拼命推;一个拼命顶,双方拉锯,各不退让。

        僵持了很久,门外的僧人终于把门推开,跨进屋里。房间里没点灯,一片黑漆漆,两位僧人互相把对方当成鬼,扭住对方,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打了起来。这样不停地打,整整打了一个晚上,直到天亮了,两人在阳光中看清对方的面目,才发现原来是曾经在一起学佛的同道!不由得又羞又愧。

        天已大亮,寺庙里的僧人都敢出来观看,忍不住哄堂大笑。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东禅佛教学院月刊#75》《无我》作者慧尚法师)

温馨提示:

        世上到底有没有鬼,见仁见智,信者说有;不信者说无。不过,心里一旦有鬼,则必然鬼影憧憧,被骚扰得不得安宁。

        故事里寺庙那间闹鬼的房间一被定位,鬼的影子就植入两位先后到来挂单的僧人心中,他们不加以考证,就直接把对方当成鬼,结果成了笑柄,不就在告诉我们鬼影所造的祸其实比鬼更可怕?

        心怀叵测的人看穿了人性这种弱点,为了达到不良的目标,利用鬼影煽动人心,搅得人心惶惶,任由心里的鬼影指使着,把旁人当鬼来扭打,他则在一旁坐山观虎斗,等着收渔人之利。

        这种鬼影在阳光下无法隐遁,两个僧人就是在天大亮后看清了对方是同道,误会才冰释,所以,只要人人心里亮起一盏灯,心怀叵测的人就没法施散播鬼影的伎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