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24, 2014

贪与贫是孪生兄弟



                                      
        有一个穷汉,每天都在做发财梦,他希望自己能拥有两万元。一天,他在路上捡到一条很可爱的小狗,把小狗带回家,拴了起来。
        小狗的主人是城里有名的大富翁。富翁丢失了心爱的小狗后,非常焦急,因为那是一条纯种的进口名犬。富翁在大街小巷张贴寻狗启事,要付两万元酬劳金给送小狗回来的人。
        两万元!那正是穷汉朝思暮想要拥有的数目!穷汉看到那则寻狗启事,喜出望外,迫不及待地抱起小狗,准备去领取那笔酬劳。当他匆匆忙忙路过张贴启事的墙前面时,看到寻狗的酬劳已增到三万元。
        穷汉停下脚步,仔细再读,果然没看错,启事上明明白白写着酬劳金三万元。
        穷汉脑筋一转,明白那是怎么一回事,他把小狗抱回家,准备待价而沽。果然不出他所料,酬劳在第三天就涨到四万元,而且,一天比前一天涨得更高。
        第六天,酬劳金涨到天价,穷汉跑回家,准备抱小狗去领酬劳金,但是,那条可爱的小狗已饿死了!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小故事大道理》修铁编著台海出版社出版)
启示:
        捡到小狗所得的酬劳正巧是穷汉朝思暮想要得到的数目,如果知足,他会是一个最幸福的人,因为横财从天而降,像是上天在冥冥中让他得偿所愿。
        贪得无厌造成他的美梦落空。穷汉不但打回原形,一无所得,还害了一条无辜的生命,让他遗憾终生。
        “贪”与“贫”果真是一对孪生兄弟,何止外貌相似,两者之间也有相互作用!
       

Monday, August 18, 2014

国王与宰相的对话



                        
        一天,国王与宰相在下棋,这时,天下大雨,国王问宰相:“爱卿,你倒说说看,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
        宰相回答说:“依微臣的看法,下雨使今年收成好,是陛下的虔诚感动天,臣民会感激皇上的浩恩,自然是好事啊。”
        过了几天,国王心爱的马死了,国王又问宰相:“朕失去了爱马,爱卿且说说看,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宰相毫不犹豫就说:“好事!那匹马老了,陛下正好趁此换匹新马。”
        又有一天,国王不小心切掉了小指头,痛得不得了,他问宰相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宰相才开口说是好事,还来不及解释,国王已勃然大怒,命令侍卫将宰相关进地牢。
        国王很快就找来一个能言善道的新宰相。一天,国王带新宰相入深山打猎,不料遇到一群正在祭奠神灵的野人,君臣俩落入野人的手中。那群野人正愁找不到健壮的人祭奠神灵,一见国王长得白白胖胖,是最理想的祭品。正要杀了国王祭神灵时,突然发现国王少了一根小指头。用肢体有残缺的人祭神灵是对神灵不敬,会惹来大祸,那群野人就把国王放了,用新宰相当祭品。
        国王捡回一条命,惊魂稍定,猛然想起旧宰相的话----失去小指头果然是好事!他急忙回宫把前宰相从地牢里放出来,问他道:“朕把你关进地牢,是好事还是坏事?”前宰相斩钉截铁地说:“好事!绝对是好事!要不是陛下把微臣关进地牢,微臣就会陪陛下打猎而被野人杀来祭神灵了!”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小故事大道理》 修铁编著 台海出版社出版)
启示:
        从不同角度看事物,每件事都有不同的价值,不能断然判定是好事还是坏事。
        故事里的宰相是位独具慧眼的人,他对国王的提问作出有异于常人的诠释,却因不为国王所接受而被关进地牢。他因此逃过一命,才让国王对他心服。
        这则故事教导我们凡事不必钻牛角尖,在生活中面临困境时,不必气馁,转个念头,把危机化为转机。

       


Thursday, August 7, 2014

成事需靠天时、地利、人和




        1957年,泰国政府决定兴建高速公路,曼谷市内一间寺庙正处于首当其冲的位置而必须拆迁。寺庙里的师父们把泥塑的佛像暂时移置在一处,其中有一座粘土雕塑的佛像又重,体积又庞大,搬运时有些困难,造成出现裂缝,偏偏这时又遇上滂沱大雨,寺里的老和尚为了不让神圣的佛像被雨淋湿了,便用大帆布覆盖着。
        傍晚时分,老和尚不放心,拿了手电筒去检查那座佛像。当他掀开帆布,用灯光照射裂缝时,发现一道奇异的光芒从裂缝里反射出来。老和尚为寻找出裂缝里究竟藏着什么,回庙里取来凿子与榔头,小心翼翼地敲开佛像的泥土。佛像表层的泥土被敲落,出现在眼前的竟然是金光闪闪的物体!老和尚一时目瞪口呆。
        好几个小时后,这座在当年缅甸军入侵时,暹罗寺庙里的和尚为保住用2.5吨纯金雕塑,市价美金1.96亿,而在表面覆盖泥土的佛像,终于重见天日!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绝对要让你改变的小故事》 白全珍著海鸽文化出版图书有限公司出版)
启示:
        有人说一件事情办得成不成功全靠命,命中有时自然有,命中无时莫强求;有人则认为运气是事业成败的造因,时来运到,风送滕王阁,要挡也挡不住;更全面的说法是成事需靠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的配合。
        纯金佛像在泥土覆盖之下的那段日子很邋遢,遇到泰国政府为建高速公路而出现转机,是天时!佛像所在的寺庙正处在建高速公路的地段,佛像为让路而被移动,才出现转机,是地利!老和尚关怀佛像而在傍晚持手电筒探视,才看到裂缝处射出的光芒,是人和!
        人世间多少满腹才华的人只因怀才不遇,以致穷途潦倒,郁郁而终,就是因为因缘不具足,天时地利人和不齐具而沦为沧海遗珠的憾事,怎不叫人喟叹?

Sunday, July 27, 2014

保守秘密的生活智慧



                         
        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当海军助理部长时,有一天,一位好朋友到访,罗斯福殷勤招待他。
        两个好朋友谈着谈着,话题转到有关军事方面的问题。朋友凭着他身为罗斯福的好朋友的身份,有权知道比一般人更加深入的军情。于是,他不揣冒昧,问罗斯福道:“你能不能告诉我有关海军要在加勒比海岛建立基地的传闻是不是真的?”
        这可难倒罗斯福了:那是军事机密,绝对不能外泄;一面顾虑到朋友之间的交情,罗斯福也不能毅然拒绝作答,于是,他露出一副很慎重的表情环顾四周,好像是在确定没有旁人在场,然后压低嗓子,对他的朋友说:“对于这一类不便外传的秘密,你能确定绝不向任何人泄漏吗?”
        看到罗斯福神秘兮兮的表情,朋友猜想他必会据实以告,连声说:“我能。”
        罗斯福松了一口气,微笑着回答道:“真好,我也能。”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小故事大道理》 雅琴主编 海潮出版社出版)
启示:
        有责任感的执行员能确定自己绝不泄漏该守的秘密,但是,要保证第二者替你保守机密就不容易。最常见的是答应会替你保守机密的人把机密泄漏给保证替他保密的第三个人。结果,机密就这样传开了。
        要拒绝向你探问机密的朋友必须善用技巧,才不致伤及友情。罗斯福先技巧地把朋友引入坚决守秘的美德的圈套,让朋友理解他不便向任何人泄漏机密的苦衷,这么一来,朋友就不再难人所难,非要他泄露军事机密不可了。学会他这套生活智慧,一天,当你处在相同的困境里就能应付自如了。

Friday, July 4, 2014

道行深厚的了悟禅师



                                    
        了悟禅师受邀到海天禅寺住下后,从没扫过地,也从不关门。每回轮到他值夜,其他师父总放不下心,大家都说他是懒和尚。对这个难听的指责,了悟禅师不气不恼,一笑置之,只在门上贴上一副对联,上联是“空门岂用关”;下联是“净土何须扫”。
        众僧无法驳斥他的怪论,去禀报法眼方丈。方丈对众僧说:“了悟对禅的理解已非你辈皮毛之见,你们好好向他学道吧。”众僧不服,都认为方丈偏袒了悟禅师。
        法眼方丈这才说出他邀了悟的一段因缘:半年前的一个黄昏,山雨刚止,河水暴涨,木桥被冲毁。方丈赶回海天禅寺,来到桥边,见一个村姑在断桥前发愁。方丈以僧人戒色,必须远离女色,没法帮她。他卷起裤管,折一根树枝一面探水深,一面当手杖涉水过河,示范村姑可以依样画葫芦。心里认为自己这样做既不犯清规,也尽了普渡众生的责任,可算是两全其美了。谁知那村姑领会不到法眼方丈的暗示,依然呆站在河对岸。眼看天色渐黑,村姑焦急却无计可施。那时,有个和尚上前抱她过了河,放下村姑,继续赶路。法眼方丈认为出家人不应近女色,怎可抱村姑?那和尚大笑说:“过了河,我早已把村姑放下,你怎么反而老放不下?”法眼方丈自惭悟道不如眼前那位高僧深厚,就极力邀了悟禅师到海天寺住下。
        清兵入侵,胆小的僧人纷纷避到乡下,了悟禅师依然天天在大殿念经打坐。一天,清军中一个大胡子将军率军士冲进寺庙,了悟禅师视若无睹,若无其事地念经。大胡子将军认为禅师态度轻慢,勃然大怒,厉声喝道:“你好大的胆子,竟敢目无本将军!你可知道本将军杀人如割草?”
        了悟禅师正眼也没瞧大胡子一眼,淡淡地回答:“你大概还不知道寺庙里也有不惧死的和尚吧!既然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好怕的?”原本要来大开杀戒,烧毁寺庙的大胡子佩服了悟的豪气与胆识,遂下令撤退,海天寺因此得以避过兵劫。法眼方丈要把方丈之位传给了悟禅师,了悟以自己乃闲云野鹤,执意坚辞,留下一偈:“泥佛不渡水,金佛不渡炉,木佛不渡火,真佛内里坐”,又云游四海去了。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小故事大道理》修铁编著台海出版社出版)
启示:
        学佛修禅是一门大学问,八万四千法门各有精彩:有人在藏经阁里埋头钻研觅真传;有人避世循入深山求彻悟;有人轻松自在,举手投足间含无限禅机。说不上谁比谁高明,但明确地看得出谁比谁自在!
        好一个“空门岂用关,净土何须扫”,与六祖惠能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异曲同工之处。“真佛内里坐”心里有佛才是真境界, 明心见性不必拘泥于形式,不知学佛人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