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15, 2013

等待的韵味



                                      
        在一个阳光明媚,四野百花齐放,景色迷人的春天里,有个年轻的农夫赴情人的约会。他去得太早,性子急的年轻人无心欣赏四周的美景,只是不耐烦地数着时间缓慢的脚步,长吁短叹,只恨约会的时间不能快点到来,情人早点出现。他把头靠在一棵大树,无聊地等着等着……
        这时,他的面前忽然出现了一个侏儒。侏儒递给他一颗钮扣,对他说:“把这钮扣缝在你的衣服上,当你遇到不能等待的时候,只消将它向右转一转,你就能随心所欲地跳过等待的时间,要多远有多远。”
        这正合年轻农夫的需求,他急不及待地握着钮扣,向右一转,情人果然笑眯眯地出现在他的眼前。他急急忙忙迎上去,握住她的手。情人眼里出西施,他越看越欢喜,只恨不能马上就与情人举行婚礼。
        心里想着,手不由自主地将钮扣往右转,啊!隆重的婚礼,丰盛的宴席,悦耳的音乐,还有笑意盈盈的宾客包围着他们这对新人,祝福的声音从四面传来,他感到无上的幸福。
        他盯着妻子多情的眼睛,渴望着这一刻能与妻子独处,享受两人世界的罗曼蒂克该有多好啊!钮扣再一次助她的梦想成真。接下来,钮扣帮他扭转时光,他一转瞬就拥有豪华的房子、成功的事业、成群的子女,只是,这时他已垂垂老矣,眼看已是风烛残年。
        人人追求的成就,在他还没时间尝到获得的成就感就已拥有,就如馋嘴的人,还没有细细品尝个中美味,就狼吞虎咽吃下蛋糕里的葡萄干一样。他感到兴味索然,很后悔自己失算。
        南柯梦醒,他的头仍靠在大树,四周景色依然----一切还可以重来!从此,他学会了不再急躁,听鸟语,闻花香,逗甲虫,他以等待情人的出现为乐!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经典小故事人生大哲理--谈永恒》杨明著培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
启示:
        人都有急于达到成果的欲望:小孩恨不能马上成长,不必再屈居于受大人支配的地位 ;蜜运中的年轻人恨不能早日携情人的手步上红地毯共谐连理;初出茅庐的年轻小伙子恨不能立即攀上事业巅峰,拥有支使人的权势就无需看人眼色。事实上,多少成人在心底深处不是在向往着能慢慢享受童稚的无忧无虑?多少夫妇不是在回味恋爱时不必受柴米油盐干扰的甜蜜时光?多少事业有成的人不是在期望能再体验当年过关斩将的壮举?
        生命的过程,每一关每一节各有它的意义。生活的琢磨就如嚼甘蔗,让丝丝甜味沁入心脾,意味才隽永,远胜一口气喝下一整杯甘蔗汁。是以人一上了年纪最爱缅怀往事,渴望生命能够重来,原因就在捕捉当初匆匆跨越时所遗失的生活韵味。
       
       

Wednesday, November 6, 2013

不计较毁誉的月船禅师




        月船禅师画得一手好画,却有个招人诟病的作风:他的画不但索价高,而且要购画者先付款,否则绝不肯动笔。一般人认为他用金钱衡量艺术,有失画家的高雅风范。
        有一天,有个女人到寺院来请月船禅师为她画一幅画。禅师依惯例问她能出多少酬劳?那女人爽快地说:“禅师要多少就付多少,只是,禅师必须到我家当众挥毫。”
        禅师应约与那女人回她的家,发现那女人家里正在宴客。月船禅师领了高酬劳,就当着众宾客面前用上好的画笔为女人画了一幅画。禅师收拾用具,带着礼金正要离去时,那个别具用心的女人对着宾客说:“这位禅师的画虽然画得好,却是为钱而画,心灵不够纯洁,污染了他的善美。像这种用污秽心画出来的画,不适合挂在客厅里,只配装饰我的裙子。”说着,她退下一条裙子,要禅师在裙子后面作画。
        月船禅师清净的心不为这种羞辱的要求而有所波动,他平静地问她肯出多少酬劳?女人傲然回答说:“随便你要多少都行!”禅师开价纹银二百两,在当时,那是一笔很昂贵的价格。女人有心要当众损禅师的人格,自然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不明白月船禅师为什么肯为钱而受人羞辱的人,在禅师达成他师父的遗愿后功成身退,从那时起弃画笔退隐山林,才恍然大悟,原来禅师居住的地方发生灾荒,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当地的富户不愿出钱救助,禅师就在当地建了一座储存稻谷的仓库以供赈济之需;同时,禅师为圆成他的师父要建寺庙心愿未遂而身先舍报的遗愿,用他作画的天分争取他能挣到的每一分钱去完成救人救世的悲愿。
        禅师伟大之处不只在他救济灾黎及圆成他师父的遗愿,而是他一再忍受世人鄙夷的眼光,默默吞下鲠喉的微词与羞辱,难忍能忍,才是菩萨精神的体现!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不计较》墨墨编著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启示:
        一般人常说“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佛是觉者,何需争一炷香?但是,众生仍无明,凡事皆争一口气的人大有人在,也常见到为争一口气打得头破血流的例子。
        回头看月船禅师,他肩负为天灾灾民筹款储备食粮,以及为圆师父遗愿筹钱建寺庙的重任,不能放弃能争取到的每一分钱,却被冠以为金钱出卖艺术的罪名,可他却默默吞下耻辱,即使被那妇人当众侮辱也无言承受下来。与那些为争一口气而与人争得面红耳赤的俗人相比之下,月船禅师的素养何其高不可攀啊!
        这则故事也教我们以遇事必须冷静地观察,切莫贸贸然妄加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很多看似不屑的事,其背后极有可能有外人看不到的缘由,断然加人以鄙夷的罪名,弄清真相后会为自己所造的口业而后悔不迭。
       
       

Thursday, October 31, 2013

坐失良机



                                          
        一天晚上,有一个人遇到一位神仙,神仙对他说:“你有机会得到一笔很大的财富,在社会上获得卓越的地位,并且娶得一个漂亮的太太。”
        从那一晚起,那个人痴痴地等待奇迹出现。一直等到他年纪大了,神仙所说过的好事都不曾出现过,却因为他把一生的时间花费在期待奇迹,什么事都不做,最终一事无成。直到老死,他没有财富、没有声望,也没有女人肯嫁给他,他孤独地过一生!
        死后,他遇到那个神仙。他不满那个神仙不守承诺,误了他一生,冲上前责问道:“你说过要让我得到一笔很大的财富、卓越的社会地位和漂亮的太太,怎么我苦苦地等了一辈子,却是什么都没有?”
        神仙回答说:“我几时承诺过要给你财富、地位及漂亮的太太?我只是答应给你机会去获得财富、声望及漂亮的太太。我确实也已守约地给了你机会,只怪你不曾把握机会,以致让这些机会与你擦身而过。”
        那个人不解地看着神仙,问道:“有吗?怎么我不知道?”
        神仙耐心地说:“你可记得你曾经有过一个很好的致富计划,但是,你却因为怕失败而不敢去尝试,几年后被别人付诸行动,如今他已成为全国最富有的财主了”那个人听了既后悔也很懊恼。
        “你是否记得有一次城里发生大地震,大半的房子倒塌,好几千人被困在倒塌的建筑物里,你原本有机会去拯救那些存活的人,可是,你当时担忧有人趁火打劫,只守着自己的房子,不肯伸出援手?如果你肯出去参与救灾工作,你就会赢得众人的尊敬,得到救灾英雄的尊崇与荣耀,不是吗?”神仙的话让那个人感到羞愧,低头无语。
          神仙继续说:“你还记不记得你曾经被一个漂亮的少女深深吸引,但是,你认为她不可能喜欢你,更谈不到会答应与你结婚。为了怕被拒绝,你让一个本来应该是你的太太的女人溜走了,也失去了组织一个快乐家庭的机会。”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夏辉编著   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
启示:
        尽管神仙曾经承诺将会给那个人获得财富、声望及美妻的机会,但是,如果不肯用行动去将机会化为事实, 财富、荣誉与美好眷属不可能从天而降,光会痴痴地等,错过了机会,便成了一生的遗憾。
        有进取心的人不会搁置手中的致富计划;具有公民意识的人不会坐视地震屋塌,有人被困的天灾;心仪的美女当前,有心的人岂肯顾虑过多而错失良机?一个没有进取心、不具公民意识、遇事犹豫不决,前怕狼后怕虎的人到头来白白让机会溜了,手中一无所有,要怪谁呢?
        从这个人的经历,我们知道生命苦短,容不得蹉跎,机会一来临,就得紧紧抓牢,努力经营!
       
      
      

Friday, October 25, 2013

施恩得善报



                               
            史丹福大学里两个半工读的穷学生想与大钢琴家伊格纳希。帕德鲁斯基合作举办音乐会,请帕德鲁斯基独奏,从门票收入中赚取盈利交学费。
      伊格纳希。帕德鲁斯基的经纪人告诉他们大钢琴家演奏的时价是两千美元, 换句话说他们必须从门票收入中扣除两千美元交给帕德鲁斯基,余额才归他俩。在当时,两千美元是一笔庞大的数目,但是时价一分不能减,两个穷学生只好答应下来,卖力地推销门票。
      音乐会结束了,收入却只有一千六百美元。为了凑足约定的数目,两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硬着头皮去见帕德鲁斯基,把门票的全部收入及附上的四百美元支票交给他,很坦诚地告诉他说那支票其实是空头支票,承诺说他们会努力去挣钱,一筹到钱就会把不足的四百美元送来。
        帕德鲁斯基知道他们的困境,安慰他们说:“孩子们,你们无需这样。”说着,把支票撕成两半,一面把钱交给他们,说:“你们从这笔钱里扣除你们需要的膳宿费和学费,再从剩余的钱里扣十巴仙当你们的酬劳,如果还有剩钱才拿回给我。”
        多年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帕德鲁斯基担任波兰的国家总理。战后的波兰,粮食严重匮乏,身为总理,帕德鲁斯基四处奔波,为成千上万饥民谋求救济品。 确实响应,伸出援手的只有一人----美国食品与救济署的署长赫伯特。胡佛。
        赫伯特。胡佛一接到帕德鲁斯基呼救的讯息,立刻答应,不久,成千上万吨食品就送到波兰,救了成千上万个饥民。
        不久,帕德鲁斯基在法国见到胡佛,当面向他道谢。胡佛回答道:“帕德鲁斯基先生,您不必言谢,完全不必。有件事也许您已经忘了,很多年之前,您曾经用音乐会的收入帮助两个穷困的大学生交膳宿费及学费,其中一个就是我。”
(故事取材及改写自《经典小故事人生大哲理(谈永恒)》杨明主编  培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
启示:
       帕德鲁斯基 广结善缘;胡佛受人涓滴之恩,懂得涌泉以报,两人的善举构成了一幅温馨的画面,也拯救了成千上万个饥民。
       两个处于窘境的青年与帕德鲁斯基非亲非故,帕德鲁斯基一念慈悲,破常例把音乐会收入交由他们去解困,穷途潦倒的胡佛怎能不为之感激涕零?不过,一千六百美元与足以拯救成千上万人的粮食相比,帕德鲁斯基又何尝想得到他所施的恩会得到如此大的回报?
        在世人对感恩图报的观念日渐淡薄的今天,愿借帕德鲁斯基施恩得善报的史实给冷漠的社会加温,唤起人们施恩、报恩的善念。